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3年西城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启动

北京科技报社
原创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9月20日下午,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西城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中轴线科普驿站举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张玉山出席活动,西城区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袁海鹏出席活动并致辞。

在古琴演奏《但愿人长久》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现场发布2023年西城区“最美科技科普工作者”名单,号召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启动“全国科普日”打卡活动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项目落地。随着歌曲《最美中轴线》的文脉律动,什刹海街道“站在中轴望太空”活动课表正式发布,旨在以优质的内容助力教育“双减”,让中轴文化能在科技的助力下,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袁海鹏向一直以来奋战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普及一线的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通过本次西城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利用科普的方法拓展各领域工作,号召西城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区域各单位一起行动起来,融合资源、联合协作,为西城区民众创造更多更好的科学体验场景。

活动对2023年西城区“最美科技科普工作者”进行了颁奖。获得2023年西城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人员有:丁溯泉、华晨、刘元红、李亚辉、何晓冬、林潼、曾赞青、戴若犂。获得2023年西城区“最美科普工作者”的人员有:于放、万美英、马兰、马萍萍、王丹丹、朱亦丹、李伏龙、杨海燕、周莹、郑自强、都晓杰、高颖。

同时,为了让科学真正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身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2018年建校40周年正式发起了“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春分工程”科普实践项目正式落地西城区,将组织国科大在校研究生走进走进西城区三所中小学校校园,提供优质的科普资源和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科学家”的种子。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表示,“春分工程”预计今年在全市开展5000场活动,希望未来加强与西城区的合作,有更多的活动可以在西城区中小学校落地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依托西城区域内的北京科技馆之城首批科技教育体验基地,在北京动物园管理处、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等9个位置,放置科普打卡拍照点位,大家可以根据西城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地图,在9月底前到指定点位通过与打卡板合影分享,集齐3个(含)以上颜色不同的打卡板合影,按流程指引,即可以兑换“科普福袋”。

活动在中轴晨光童声合唱团演唱全国科普日主题曲《科学之歌——梦想的翅膀》中接近尾声,孩子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科学先辈们的崇敬,对科学的热爱,唱响科技梦。此外,活动现场开设了“科普大集”,邀请了西城区域内科普场馆、科技企业,集中展示西城区特色科普展项,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多元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前沿成果。

市科协、区科协、什刹海街道相关负责同志,2023年西城区最美科技科普工作者主办单位、专家组评委,“春分工程”项目落地承办单位区教委,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企业科协、学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西城区一直以来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用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市民们献上有趣又有料的科普盛宴,助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021年,西城区被中国科协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区。2022年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情况反馈显示西城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9.9%,超过全国总体水平(12.93%)和北京市总体水平(26.30%)。

评论
🔴🔴
贡士级
2023-11-06
柯裕平
庶吉士级
学习了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