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未来100年,人类必须解决生存危机,然后会有什么巨变?

时空通讯
探索奇妙的世界,愿与您一起同行。
收藏

有人问:以现在的世界格局,预言一下未来一百年世界走向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世界格局?什么是现在的世界格局?政治经济还是社会发展,还是科技发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想说什么全方位的世界格局,只说说在100年内的科技走向。

未来100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决定着人类未来的走向。现在的世界纷纷扰扰,但大自然不会理会各种主义和意识形态之争,它们只会按照客观规律演化和发展,顺应和利用规律,就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利,破坏和违背规律,就会对人类和社会发展不利。

近100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科学技术呈现爆炸式发展,尤其以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石的现代物理学,成为现代科学最重要基础,促进了宇宙天文学、地球科学、气候环境学、生物化学、脑神经科学、基因科学、人工智能等的大力发展,现在的10年,比过去100年,甚至1000年人类进步还要快。

但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并不一定完全遵从自然规律,尤其是在一些政客鼓动下,导致自然环境遭到大破坏。尤其是近100百年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过去数千年累积总和,因此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的影响日益加重,从而引发了人类生存危机,而未来100年,如何度过这个发展瓶颈,走出生存困境将是全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

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应对环境和气候的恶化,而导致这个恶化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何谓温室气体?最早研究温室气体的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让-巴普蒂斯特-约瑟夫·傅里叶。他在1820年开始注意到地球如何获取热能的问题,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没有哪位科学家思考过或提及过这个问题。傅里叶曾经被拿破仑器重,被任命为地方行政长官,后来又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被敕封为男爵。

傅里叶一生贡献颇多,其《热的传播》和《热的分析理论》等著作,为数学和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著名的结论是,地球接受太阳热量,但反射回太空热量被大气层拦下了一部分。大气层就像一个巨大的钟罩,顶端由云和气体组成,在这个钟罩里保存了足够热量,让地球更温暖,生命得到孕育和繁衍。它的这些研究以《地球及其表层空间温度概述》论文形式发表于1824年。

傅里叶1930年去世,当时他关于温室气体的研究并未引起重视,一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被科学界所关注,被认为是温室效应研究的鼻祖。其实温室气体有其积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温室气体保护地球温度,地球平均气温将降到-18℃,能不能孕育生命适合生命生存就难说了。

但温室气体多了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就想象出来。现代研究认为,温室气体主要是大气中能够吸收地面发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汽(H₂O)、二氧化碳(CO₂)、氧化亚氮(N₂O)、氟利昂、甲烷(CH₄)等。这些气体就像傅里叶描述的温室钟罩,截留太阳辐射,加温室内空气,从而让地球变得更暖,这种影响就被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可导致地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后果严重。据统计,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积聚,20世纪的100年来,地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以前升高了0.6℃。别小看这0.6℃,已经导致了冰川融化,南北极冰盖消融,大洋环流和空气流动改变,极端气候频现,世界性森林火灾频发,热带雨林不断消失,珊瑚礁大片死亡,海平面上升等等迹象的出现,而本世纪温度上升还在加速。

如果不遏制温度上升的趋势,后果非常严重,甚至关系到人类能否存续问题。现代研究认为,地球温度只要升高6℃,全球性生物大灭绝就不可避免的来临,灭绝的方式为:

全球海平面上升100米,所有临海城市和低海拔地区都被淹没。极端气候频发,干旱和洪灾,巨型雷暴和冰冻肆虐全球,气候失控变得无法预测;全球环境发生根本改变,一些沙漠地区成为汪洋,一些绿洲变成沙漠,人类只有通过大迁徙来逃避灭绝;生物大灭绝导致食物链断裂,各个链条上的物种相继灭绝,人类最终无法逃出被灭绝厄运。

这绝非危言耸听,全球的科学家已经就这种后果联名签发两次警告信,一再向全人类发出警告:呼吁要求人类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保护并修复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排放,节约资源,节制生育,挽救我们自己。但效果甚微,从1992年科学家联名签署发出第一封警告信后,30多年过去了,人口依然高速增加,物种依然在快速灭绝,森林和淡水依然在减少,冰川依然在融化。因此又在2017年发出了第二封警告信,惊呼: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世界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危局,形成了三重约定。应对气候变化最得力的措施,应该是联合国形成的三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这三个文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总体文件,于1992年5月9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1994年3月21日生效,有150个国家签署。这个公约的终极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安全稳定水平。

而《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控制水平更具体细化,目标是防止剧烈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而《巴黎协定》是继上述两个文件后,更具体细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文件,是面向2020年后的措施和要求。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这个文件的具体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争取控制在1.5℃以内。

可惜,人类美好的愿望要实现总是困难重重。每个国家的政客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总会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画,但在执行过程中就又是一副嘴脸,因为到了具体落实,扯皮就成了常态。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一样,各种文件文本都说得很好,但要具体执行时,谈判的艰难就显示出来了。

人类本来就是自私的动物,不过在国与国的谈判中,自私被贴上了国家和人民的标签,由此就变得高尚起来。当涉及到各国的节能减排的指标时,每个国家都希望别人多节能一点少排放一点,而自己国家由于某些困难,总想要少节能一点,多排放一点。这看起来似乎在为本国人民讨价还价,实际上是把世界整体推向深渊。

世界如果到了深渊,一国一人是无法幸免的。这句话说说容易,但往往到了“当局”就“者迷”起来。扯皮的结果是巴黎协定的各项指标落实艰难,温度控制没有显现出预期效果。而美国这个世界最大最强国家的退出,给这个协议的存续和落实蒙上了一层巨大阴影。

由此有人认为,本世纪末温度控制目标很难实现,上升很可能超过3℃甚至更高。而3℃是一个阈值。什么是阈值?就是临界点,任何事物到达或超过一个临界点,就会变得不可收拾。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全球温度上升超过3℃,极端气候变化就会失控,很可能温度就会急剧变化,全球灭绝性大灾难就不可避免。

因此100年内科学技术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子,关键还是取决于人类能否控制住气候变化,关键的关键是否能够达成共识,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如果人类能够度过目前的发展瓶颈,获得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我想,100年的科技发展就会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100年科学技术与社会前瞻。前面说了,现在的科学发展已经进入快速通道,1年等于过去10年,10年等于过去100年甚至1000年,100年呢?我想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目前科学正在努力解开的顶级基础性谜团,包括但不限于这样一些项目:暗物质、暗能量、中微子、意识、基因、量子奇异特性、人类大脑与神经系统,最前沿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曲速引擎等等,这些项目在这100年中,必定有突破和进展。因此100年内的社会生活将有这样一些变化:

基因解码已经有了更多的重大突破,人类健康从基因层面介入,大多数现有疑难病症和不治之症将得到根治,人类衰老得到缓解,寿命大大延长,120岁以上将不再是梦想;

航天已经突破了速度瓶颈和长距离长时间生命保障问题,人类已经在月球建立基地,并让那里成为第一个地外旅游点;在火星建立了基地,第一批居民已在火星繁育出后代,火星改造已经开始;而以核聚变为动力的星舰,速度已经达到1/10光速以上,第一艘远征星舰已经前往比邻星;曲速引擎尚在开发中,由于所需能量巨大,很可能要获得戴森球太阳能量才能够起航;

虚拟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人们在家中或者在一些工作室可以身临其境的享受这虚拟旅行、太空实景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全方位的视听嗅觉、触觉感受,很难与实境区别;因此人类的工作很多都会在虚拟中进行,甚至战争也实现了虚拟化;

人工智能已经承担了人类绝大部分工作,人类的主要工作将转向高端设计和管理;

大脑研究和量子化计算机结合取得突破,实现了意识储存、上传和转移,第一批以意识形态存在的永生人已经诞生,他们以计算机为载体或者实现人机结合、克隆人结合,开始活动在社会上,对社会伦理和人类未来存在方式形成了冲击和挑战;

可控核聚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普遍能源,人类能源危机得到暂时的消除。由于科技和社会所需能量的指数级增长,人类还需要寻找更巨大的能源来源,戴森球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

与上述文明程度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家庭的存在已经受到严重挑战,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和存在方式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只是几个框架式重大变化,而真正的社会变化将充斥着每个角落的细节中。如谈恋爱还会是现在方式吗?很多人可能沉浸在虚拟的完美中,而对充满缺陷的现实表现出嗤之以鼻。而人类的外貌很可能已经有了较大变化,我现在想象不出会是什么样子,或许獐头鼠目已经成为时尚,那种审美观肯定不是我们现在能够理解或者喜欢的。但我不相信未来1000年人类变成上图那个样子,因为1000年后,人类很可能已经实现了意识化生存。

海阔天空,一家之言,并非具有严谨科学依据,仅供各位愉悦参考。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