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药半月谈 | 鱼腥草

药葫芦娃
原创
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 典故趣闻 ·

卧薪尝胆的背后,还有一味蕺菜充饥。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后期,长江下游吴越两国多年争战。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俘。勾践成为吴王的臣仆,侍奉吴王,受尽了屈辱与折磨,3年后才被夫差释放回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意欲雪耻报仇,谁知偏偏又遭遇了罕见的荒年,民不聊生。勾践节衣缩食,与平民百姓同甘共苦。附近的山上有一种带有鱼腥味的野生蕺菜,他经常去采食以充饥。后来,越国转弱为强,终于打败了原来比越国强大的吴国。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蕺菜与越王成就霸业有关,离不开它是野菜可以充饥。人们最初食用蕺菜,口味未必是美好适口的,但食用既久,这特有的滋味竟慢慢被人们习惯了,采食它平常到已是日常所需,甚至成为偏嗜的风味。

图:步瑞兰

这款山蔬野菜,它最古老的单字名称叫作“蕺”,越王就近采食它的那座山,因 “前王曾采蕺”的缘故,从此得名蕺山。正如宋代王十朋的《蕺山》诗所吟:“十九年间胆厌尝,盘羞野菜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

东汉《吴越春秋》称它为“岑草”。称它草而没叫它菜,会不会是在把它当菜吃之前这么称呼呢?药食同源,这味野菜被古人吃来吃去,就吃出了药味,慢慢发现了它的治病效用,从而成为了中医治病的一味良药,它就是当今人人皆知的鱼腥草。

鱼腥草全草入药,始载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单称其“蕺”,记载它能够治疮病,体现的正是后世所认识的清热解毒功效。但又说它“多食令人气喘”,可见并不推荐多吃它,而且陶弘景也没有把它纳入到《本草经集注》中。唐代的《新修本草》,才是正式收载它的最早本草,载述:“蕺菜⋯⋯叶似荞麦,肥地亦能蔓生,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上,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将它归于菜部,释其名,因“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

从它的植株上摘取一片叶子轻轻揉碎,便可闻到野草的清香中夹杂着鱼腥味。它的叶,极似肥大的猪耳朵形状,摘下恰似揪下猪耳朵,所以便有形象的俗名“摘耳草”。不独叶可食,它嫩嫩的根茎更有特色,滋味尤冲。如是乎,人们从叶来命名其根,将可食且有滋味的它叫成了“折耳根”。

· 药材来源 ·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 性味归经 ·

味辛,性微寒。归肺经。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适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25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治疗疔疮作痛,可将鲜鱼腥草捣烂敷之或煎汤熏洗患处。

· 食疗推荐 ·

花草凉茶

原料:金银花、菊花、鱼腥草各10克。

做法:三者共入煮锅内,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煮沸15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供作凉茶取饮。

金银花、菊花、鱼腥草是南方凉茶最常选用的原料。此款花草凉茶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暑清火等作用。在医生指导下运用,对温病发热或外感风热、中暑、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调治效果。

· 温馨提示 ·

虚寒症及阴性外疡者忌服。

《名医别录》告诫:“多食令人气喘。”

评论
smxh676
太师级
鱼腥草全草入药,始载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单称其“蕺”,记载它能够治疮病,体现的正是后世所认识的清热解毒功效。
2023-07-19
有冲劲的嫣然一笑 主管
贡生级
鱼腥草全草入药,始载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单称其“蕺”,记载它能够治疮病,体现的正是后世所认识的清热解毒功效。
2023-07-21
拼搏88888888
少傅级
金银花、菊花、鱼腥草是南方凉茶最常选用的原料。此款花草凉茶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暑清火等作用。在医生指导下运用,对温病发热或外感风热、中暑、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调治效果
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