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6·28国际癫痫关爱日】癫痫的规范化诊疗:从院内到院外

康复科普
原创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打造权威、专业、实用、便捷的网络化科普平台
收藏

今年的6月28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癫痫的规范化诊疗:从院内到院外(standardising epilepsy management: from hospital to the company)”。我们从院外的角度谈一谈癫痫的识别与日常防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识别癫痫的发作呢?
事实上,癫痫发作的类型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点: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对癫痫发作的分类做了新的调整,根据起源分为局灶性起源、全面性起源和起源不明的发作类型,不同类型发作时的主要表现如下,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一下!
一、局灶性起源
01单纯性:无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部分运动性发作多表现为起源于局部的抽动;躯体感觉性发作常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感和针刺感;特殊感觉性发作表现为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和味觉性发作;自主神经性发作表现为面色苍白,多汗、呕吐、排尿感等;精神症状性发作表现为记忆扭曲、情感障碍、错觉、复杂幻觉等。
02复杂性:有意识障碍,可为起始症状,也可由单纯部分性发作发展而来,并可伴有自动症。
03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

二、全面性起源
01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直和阵挛,伴有意识丧失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02全面强直发作: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03阵挛发作:表现为重复阵挛性抽动,意识丧失,双侧对称或某一肢体为主,持续一分钟至数分钟。
04肌阵挛发作:表现为某个肌肉或肌群或肢体快速、短暂、触电样收缩。
05失张力发作:部分或全身肌肉张力突然降低,不能维持姿势,表现为垂颈、张口、肢体下垂、跌倒等,意识很快恢复。
06非运动症状起病——失神发作:表现为突然短暂意识丧失和动作中断,没有先兆,双眼凝视,不跌倒。

学会识别后,当在生活中遇到发作的癫痫患者,我们该如何紧急处理呢?
首先,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随后,将患者放平,头偏向一侧,去除假牙,松开衣领及腰带,保证呼吸通畅,避免向口内塞任何物品,帮助患者记录发作时间。如患者牙关紧闭不要强行撬开牙齿塞入东西,以免给患者造成伤害。患者发生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强行制止,癫痫发作后陷入昏迷时,尽量不要搬动患者,任其适当休息,要保证其呼吸顺畅(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即可)。保护好患者,防止因周围环境对其产生的额外伤害,如摔伤等,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应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并在外出时随身携带“癫痫治疗卡”和应急药物,以方便急救与联系。此外,患者应注意避免一些诱发癫痫发作的一些因素,包括饮酒、过度疲劳、精神压抑、暴饮暴食、受惊、发热、睡眠剥夺等,生活中要避免看一些刺激听觉、视觉等感官的恐怖场面,运动时还应注意避免参加长跑、足球、篮球等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防止激烈的运动发生癫痫而出现意外。

那癫痫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日常运动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癫痫发作控制良好,药物治疗稳定的情况下,即可开始运动。众所周知,适当的运动可以很好的改善心肺耐力和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活动,对于癫痫患者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从原理上,运动增加了脑细胞的活动,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而抑制其异常放电,可有效改善整个神经系统对器官的调控能力。此外,运动中与他人交流互动,对于癫痫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也进一步减少其发作机会。癫痫患者在运动选择上应避免如潜水、跳伞等高风险运动。
对于癫痫患儿,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从一些小游戏开始,比如拍球、跳格子等活动,随着年龄增长,可以做做体操、参加跳绳及各种球类活动,还可以在监护下,学习游泳,也是很好的有氧运动方式,运动中一定注意不要过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成年人可以从八段锦、太极拳、瑜伽、散步等低中等强度的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慢跑、骑固定式自行车等运动。运动过程中,可以采用自感用力程度量表(见下图)来评估自己的运动强度,刚开始运动,可以控制自己的主观感觉在“轻松”和“有点吃力”之间,对应的运动心率在100-130 次/分钟,随着运动习惯的建立,运动中的感觉可以保持在“有点吃力”和“吃力”之间较为合适,循序渐进,注意安全。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傅级
2024-01-04
科普5f0291786352a
少师级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