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一个黄花大海豚,开始给小海豚喂奶了?

果壳自然
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收藏

事情发生在1992年10月,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金坷垃之都圣迭戈外海,有一片被隔离网封锁的海域,这片海域属于美国海军指挥、控制和海洋侦察中心(NCCOSC—Naval Command,Control and Ocean Surveillanee Center),用途是——养海豚。插句闲话,这个带感设定总是让人想起《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来,搜索NCCOSC相关内容时,在一堆雷达、导弹、激光、电磁炮里出现海豚,这也挺让人错愕的。

宽吻海豚。图片:claudia14 / Wikimedia Commons

洒家特地来吃奶

这片海域住着一只名叫TOD的雌性宽吻海豚,TOD姑娘芳龄34岁,加入美国海军24年,不曾对雄海豚假以辞色, 24年来未曾养育一儿半女,连怀孕史都没有。某日,TOD正在快活时,来了一位NCCOSC的研究人员,引着一个雄性小海豚,对TOD说道:“这小伢儿才六个月零三周,却没了爹妈,正在这里走投没路的,老身带他赶来,望姑娘可怜他则个。”

TOD见这小海豚十分伶俐,心发恻隐,伸鼻子反复触碰了小海豚的私处(不愧是以污著称的宽吻海豚)。检查一番之后便领着他戏水,更如同海豚妈妈对自家孩子一样,让小海豚躲在自己身下或身侧伴游。正其乐融融之时,小海豚突然伸出长嘴往TOD的乳房部位乱拱,甚至有吮吸的动作。这还了得?郭德纲有云:他这个年纪我这个岁数,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有会说的不会听的。对这种倾向,一定要坚决予以制止!

于是TOD义正辞严声色俱厉质问小海豚:

“官人休要罗唣!你真个要吃奶?”

小海豚跳起身来,睁眼看着TOD道:

“洒家特地来吃奶!”

TOD喊一声“好吔!来吔!”便换了游泳姿势,只在水中滑行,好让小海豚能更好地吃奶。那研究员见小海豚年齿尚幼,只怕吃不了鱼类或饲料,便备好代乳粉准备给他胃管投食。可是眼见这小海豚每个钟头不下十次黏在TOD身上吮吸,不免有了些微妙的预感。果然,TOD和小海豚相识的第五天,她的乳腺部位就出现了明显的膨胀,采样回来一分析,泌乳了!

小海豚完全以TOD的乳汁喂食的阶段持续了两个半月,接下来小海豚开始主动进食鱼类,但是吸奶的行为不仅没有中断,而且延续了接下来的一整年,变化只是食谱中鱼类的比重越来越高而已。

就在同期同一地点,还有一只名叫SLA的32岁雌海豚。SLA夫人现在已经是一位外祖母,她于1979年生下自己的女儿,1981年女儿断奶,之后便没有怀孕、生产和泌乳的经历。研究院分给她的是一只六个半月大的雄性小海豚,她也和小海豚相处甚欢,随后被小海豚吮吸,十天后开始泌乳。这只小海豚直到15.5个月大的时候才开始进食鱼类,在那之前完全以SLA的乳汁为食,而且他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仍然时不时的进食SLA的乳汁。

鸽子能让兔子产奶?

人类在上古时代就掌握了延长或终止动物泌乳的手段,苏美尔人的浮雕上就有挤奶的纪录。而在物理刺激之外,有很多纪录显示,育儿之类激发母性的行为也可能对泌乳有所影响。1975年Richardson描述了一些极端的情况:绝经后的祖母们在养育孙辈过程中出现了泌乳现象,其中有一位55岁的外祖母,在生下女儿32年后,由于看护女儿的继子出现了泌乳现象并且哺育了幼儿。长期停乳雌性的再泌乳和无哺乳经历雌性的诱发泌乳,在山羊、绵羊、牛和马的身上都有发现。而这些“是娘便有奶”现象的背后推动者,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激素——催乳素。

催乳素(Prolactin,简称PRL,又叫促乳素或催乳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作为一种看名字就知道和乳汁有关的激素,它居然是在鸟类身上发现的。1928年两位法国人P·Stricker和F·Grüeter在研究鸽子的嗉囊乳(鸽子嗉囊的分泌物,用来哺育小鸽子)时,发现垂体前叶提取物能够增加嗉囊乳产量,注射到兔子身上也能让兔子泌乳,就将具有这种功能的激素命名为催乳素。1933年催乳素被提纯分离了出来。好奇的人类对催乳素的分布和功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包括鱼类在内的脊椎动物基本都产生催乳素,催乳素的产生位置都是在垂体。奇怪的是绦虫也具有产生催乳素的能力,催乳素分布在头节和生殖节。

“妈妈激素”是爱的起源

催乳素最广为人知的功能自然是促进泌乳,有趣的是,催乳素可以在关系疏远的不同动物身上发挥相类似的效果,在哺乳动物身上,它促进乳腺分泌乳汁;在鸽子身上,它能够增加嗉囊粘膜的厚度和重量,并让黏膜分泌嗉囊乳;在海马身上,它能让雄性海马的孵育袋上皮细胞分泌营养物质供袋里的胚胎发育。同样一个在鱼类和哺乳动物身上都有效的功能是调节盐类(特别是钠离子)的渗透平衡。洄游鱼类由海水进入淡水时会增加催乳素的合成与释放,给人类注射低渗盐水时外周血清的催乳素也有明显上升。此外,催乳素与火鸡换羽有关,在哺乳动物身上高催乳素血症则能引发脱发。这种草蛇灰线式的关联也堪称进化论的有力证据。

催乳素的部分功能是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的,比如对于大部分禽类来说,催乳素是让它们就巢、抱窝、孵蛋的关键激素。能够促使禽类做出如此复杂的行为,可见催乳素对于神经系统活动的参与度是很高的,而且神经活动(感受或行为)与催乳素的分泌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前文中宽吻海豚的泌乳行为,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诱因自然是小海豚的吮吸行为。除此之外影响催乳素分泌的因素还有性行为、营养状况、情绪波动、温度变化、声光刺激、缺氧、加速度等,比如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中催乳素水平就会明显上升,而很多人的性激素检测结果可能就和晨练、早餐有关。

而催乳素对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感觉上、情绪上和行为上的影响就更加广泛了,催乳素会抑制“快乐物质”多巴胺的分泌,给人带来软绵绵懒洋洋的感觉,一些统计学数据还显示高催乳素与抑郁症、经前期紧张症存在关系。

虽然催乳素与情绪的关系尚无定论,背后的原理也尚未揭示,但是催乳素能够激发哺乳动物的育幼行为是毋庸置疑的。1985年哈佛大学通过移植垂体手术让没有繁殖过的雌性大鼠发生了筑巢、舔舐等育幼行为。近日,瑞典团队用注射催乳素的方法,不仅让雄性小鼠出现育幼行为,更摸清了催乳素在大脑发挥作用的位置。仔细想想,或许就是催乳素促使人类产生的一丝情感、做出的些小举动,演变成了母爱、家庭,以至于当今的人类社会,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所以,无论 “有奶便是娘”,或者“是娘便有奶”,都是要坚持下去的正确态度,不是吗?

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