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走过高校科学营十年——罗庆生:十年磨剑守营盘 赓续初心育新苗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协会是由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直属协会。
收藏

十年磨剑守营盘 赓续初心育新苗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北京理工大学特种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北京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最佳指导教师,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特种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担任12个省部级科研产品设计总师。获国家发明专利4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6项,并于2022年6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优秀科技工作者/罗庆生

与高校科学营的渊源

四季交替、时光荏苒,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迄今已经举办了10年。10年里,遵照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相关领导的安排与嘱托,罗庆生教授一直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历届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主讲嘉宾和指导教师,尽心尽力为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讲好每一次报告、做好每一项工作。

参与科学营的主要工作

10年寒暑不改初心,踔厉奋发培育新苗,罗教授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累计为科学营营员主讲科技创新专题报告近10场,平均每场听众在百人以上;承办机器人创新训练班8次,平均每班学员逾30人;利用北京理工大学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举办的各次机会,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140余人次,其中有近40人次在历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罗教授利用自身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中积累的技术优势与管理经验,对参训营员进行科创育苗,实施的机器人教育中,其机器人操作模式既有手动的,也有半自动或全自动的,能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设计各种层次的机器人机型。罗教授以“科创培优”作为课程训练的重点,在“拼接”“组装”“调试”“编排”“操作”机器人的各个环节中,提出“如何改装”和“怎样完善”的目标,让营员动脑筋、想办法追求卓越。在此过程中,营员通过理解机器人基本结构、运动原理、操控模式,再结合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理解,科创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罗教授还会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与理解能力,在不同阶段对学员提出不同的目标。比如:初期会通过举办小型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机器人;在这一目标达到后,又会在质量、功能和外形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比较哪个小组的机器人实用性和美观性最好;当各小组的机器人作品在功能和美观上各具特色时,再要求学员将机器人的制作成本降到最低。通过这些目标的逐步实现,让学员个个有目标、有追求、勇于创新。在此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员的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开展科学营活动重要意义的理解

多年来,罗教授始终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如何根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和成长特性,将科技教育、创新教育贯彻到科学营活动中。2012年以来,在历届北京理工大学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为参加机器人创新体验班的学员开设了“我的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机器人的那些事”“揭开机器人的神秘盖头”等课程,并提供了丰富的机器人创新探索与动手体验活动,受益学员达250余人。针对参训学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相关能力薄弱的情况,罗教授带领由北京理工大学特种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多位师生组成的支教团队,特别设计了一些方便机器人基础知识学习的教学任务,营造了一些适合青少年心智水平的教学情境,实行了一些有助于青少年创新意识发展的多元化体验方式,并将实施结果随时反馈给支教老师,不断完善科学营的实践方式,持续提升了科学营机器人教育的质量。

对高校科学营的希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罗教授呼吁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在高校科学营的发展历程中为其添砖加瓦、添柴加火,让高校科学营惠及更多的青少年朋友。

评论
康乐宜年
少师级
坚守初心
2022-12-15
刘海飞123
少傅级
已阅读
2022-12-15
科普61f75e70d21d8
进士级
赞👍🏻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