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一年后开幕。世界上首位真人比例的机器人艺术家艾达举办的“跃入元时空”展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该双年展120年历史上第一次有机器人艺术家将其创作的作品与人类的作品一起展出。从中可以看出,过去一年里虚拟世界给时尚与艺术领域带来的莫大想象力和极大的可能性。
从2017年起,经营了英国牛津画廊20年的艾丹·梅勒,与来自牛津大学和利兹大学的程序员、机器人专家、艺术专家和心理学家团队合作,花了两年的时间开发出艾达。其中,绘图智能由牛津大学的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开发,而绘图手臂则是利兹工程师的作品。
艾达及其创造者——英国牛津画廊主艾丹·梅勒
3D打印出来的艾达,淡褐色的眼睛充满神秘感,里面暗藏了摄像头,配备面部追踪技术,可以直接与人目光接触。她的体型和面容按照年轻女性的样子设计,头部和躯干看起来像一个人体模型,嘴唇丰满,牙齿和牙龈等与人类非常接近。她的小麦色的皮肤有着硅胶特有的光亮质感,假发做得很逼真,表情中流露出一种初入艺坛的青涩和不屑,活脱脱的艺术家风范。不过,她与好莱坞影片《终结者》里的女主角一样,拥有一双完全裸露的机械臂,可以大幅度运动,看起来就像一个机器人。
艾达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兼具人形外貌和艺术家人设,被打造成一名由AI驱动的“行为艺术家”。她会做手势和眨眼,还能说会道,甚至在牛津大学的讲坛上发表过关于“艺术与AI的交集”的演讲,讨论对AI与艺术的感受,详细回答有关自己艺术创作过程和对AI技术态度的问题。
机器人艺术家艾达
艾达的新颖之处在于极具真实性的外表和“艺术家的个性”,她的名字不是随便起的,而是颇有渊源,是对19世纪英国先锋女数学家艾达·洛芙莱斯的致敬。艾达·洛芙莱斯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之女,人称“数字女王”。她为计算程序拟定“算法”,被认为是科学计算的创始人。
2019年6月5日,机器人艺术家艾达首次在牛津大学主办的“无定式未来”展览上公开亮相。她的素描、油画和雕塑,以及影像作品备受热捧,参观者争相购买,销售额突破100万美元。
画像栩栩如生
2021年5月,艾达在伦敦设计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艺术展,将其绘制的一系列自画像公之于世。她在创作中,融合了自己的笔触、AI算法以及一些来自人类的帮助。
对此,策展负责人普里亚·坎赞丹尼介绍道:
“艾达过去的作品包括基于复杂数学模型的抽象绘画,而现在创作的新自画像结合了不断更新的AI、内置程序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细节到位,笔触细腻,色彩斑斓,画面饱满流畅,画术之精湛让不少人类同行都自愧不如。”
艺术和想象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特征,而自画像则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艾达不是人类,甚至没有意识,那么她是如何画出这些超现实主义的自画像的呢?原来艾达的眼中安装的摄像头配备有面部追踪系统,而且摄像头还关联了一套 AI 技术,可以与一个电脑平台互通互动。她通过一面镜子拍下自己的形象,得到一张照片后,照片的信息便会传递到绘图手臂,手臂部分分析相关数据后,在一张纸上绘出一幅看上去像“星座线条图”的抽象图案。
艾达创作的3幅自画像
对机器人而言,绘制肖像是一种综合的分层技术,把包括画图、算法和摄影构图等在内的完全不同类型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位“超现实”AI 艺术家还能为别人画像,但不像“照片般逼真”。她以立体主义为基础,用零散的虚线来勾勒人脸,产生的笔触通常是不连续的,只有在大量笔触后才能看到主体轮廓,让绘画作品有一种“雾里看花”的质感。艾达还能从真人艺术家创作艺术品时使用的技巧和配色方案中汲取灵感,具备上色的能力。
AI赋予艾达艺术创作的能力
艾达能在45分钟内完成一幅不重样的绘画作品,独有的算法保证每幅画像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算法创建的路径会在事后删除,因此无法复制。算法中包含不同的AI和计算机程序以及对应的输入数据库,这意味着她不仅能够像传统的艺术家那样不断提高作品质量,而且还可以同时掌握几种不同的风格笔法。
在展前接受采访时,艾达表示:
“我的艺术是当代的,涉及我们这个时代和未来的问题。我不像人类那样有感情,但是当人们看着我的作品并说这是什么时,我很高兴。我喜欢让人们思考,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还意味着以一种相关的方式进行交流。”
吟诗出口成章
2021年10月22日,为纪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但丁逝世700周年,艾达当场朗诵了用AI算法创作的诗歌。但丁的《神曲》是一部长达14233行的三韵诗,在这部韵律和谐、结构匀称的长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绚烂的红尘图景,其中蕴含着莫大的精神力量。一开始,组织者让艾达聆听英文版的《神曲》,她完全“听懂”了,并且从但丁的语音模式中获取灵感,融合自己数据库中的词汇,利用算法,用独有的AI语言模型生成的诗句予以唱和。
她大声朗诵道:
我们像蒙着眼睛的俘虏一样从我们****的诗句中仰望,
被派去寻找光明,但它从未到来.
为了完成这幅画,需要一根针和线,
观看那些处于痛苦中的可怜的生物,
眼睛被缝上的鹰。
听众席中传出一片惊叹声,有人对此赞不绝口:“艾达模仿人类写作的能力太棒了,读了她写的这些诗句,还以为是人写的。”组织者表示,她虽然不是第一个被教导写诗的机器人,却是第一个公开表演用AI算法编写并吟诵诗歌的机器人。
机器人艺术家艾达
诗人卡罗尔·鲁门斯在评价艾达创作的诗句时说道:“‘需要一根针和线来完成这幅画’这一句式非常奇怪。”她指出:“通过缝合眼睛来驯服的鹰的形象接近原始而且强大,保留了段落的最佳部分。尽管语域混乱且方向奇怪,然而线条的节奏似乎非常流畅,我认为AI诗人大有前途。”
雕塑诠释谜语
2021年10月, 一个名为“ 永远即现在”的展览在著名的吉萨金字塔旁举行,这是埃及第一次允许现代艺术品在金字塔旁展出。举办此次展览的“艺术埃及”机构创始人纳丁·阿卜杜勒·加法尔表示:“金字塔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也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将艺术、历史与文物相结合的艺术展。”
艾达在埃及金字塔前
艾达此次参展的作品并不是绘画作品,而是一件巨大的3条腿的雕塑,其创作灵感来自一个希腊神话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赫拉派名为“斯芬克斯”的怪兽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结果,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确答案,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愧万分,跳崖而死。这件雕塑体现了这位“超现实”AI艺术家对谜语的诠释——早上指幼年时期,要靠手爬着走,用的是4条腿;中午指成年时期,行走靠2条腿;晚上指老年时期,要用拐杖走路,所以是3条腿。
质疑争论不断
艾达是迄今世界上第一个集绘画、诗歌和雕塑创作于一身的超现实主义机器人,她的出现引发了关于AI边界的争论。如今,机器人也可以是创造力爆表的艺术家,那么AI的创作到底算不算艺术?
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艺术是由人创造的,只属于人类,这个观点是基于人文主义提出的。但在今天,艺术似乎因为科技的发展在慢慢偏离人文主义,正在进入一个机器和算法会影响我们行为的时代。无法否认的是,AI艺术时代已经来临。在这场人与机器的互动中,人类艺术家帮助AI 开启“艺术慧根”,赋予像艾达这样的机器人艺术创作能力。
艾达与艾达画像的合影
不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AI还是很难接替人类艺术家的创作,因为它们所有的创作都少不了人类的参与。例如,艾达的自画像就经过了后期的人工加工,准确地说,最终的成品是由一位人类女画家苏西·埃默里根据艾达所绘的“星座线条图”加工而成的。再如,艾达的雕塑作品,也是根据她所绘的“星座线条图”后期人工加工而成的。瑞典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从她的绘画中渲染出形象轮廓,再用蜡打印3D模型,最后用青铜铸造。
艾达的确没有自我意识,不过这一成就仍然是人类对AI和机器人发展的重大突破,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虽然艾达并不与人类竞争,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令人不安的。越来越多的人关注AI语言模型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使用,以及对未来语言的影响,尤其是意义的生成。如果是计算机程序而不是人类创造的内容反过来塑造和影响人类的心理和社会,那么这将使语言的使用和影响产生重大的转变。
艾达在户外的照片
艾丹·梅勒将艾达的艺术作品风格称为“shattered”,即“支离破碎的”。艾达本身具备AI的功能,并可以用机械手臂完成画作。她通过平台进行人机互动,在创作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作品。对此,艾丹·梅勒深有体会地说道:“我和合作团队在培养艾达的过程中学到的一件事是,AI正在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正在寻求这项技术能做什么,以及它可以教会我们什么样的答案。通过艾达和AI的使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了解了自己,对自己的模式和习惯有了新的发现。希望艺术家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和使用AI等新技术,因为批判、评估和解决潜在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实际使用这些技术。”
文 / 李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