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火鸡为何叫“土耳其”?竟然是因为秃……

果壳自然
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收藏

感恩节到了,对美国人来说感恩节是堪比圣诞节的重大节日,而我们吃货盯着的只是餐桌上那只肥嘟嘟油汪汪的烤火鸡……不过,在开吃之前,让我们先抹一把嘴角的哈喇子,来看看这只个头硕大的“洋鸡”有什么故事吧。

图片

麦兜小朋友的终极梦想,就是妈妈烤一只火鸡给他 | 动画《麦兜》

火鸡为什么叫“土耳其”?

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 是原产于美洲的一种大型雉科鸟类,它的英文名叫做“Turkey”。是的,你没看错,这个“Turkey”就是那个国家“土耳其”。为什么国家与鸡叫同一个名字?这其实完全是一个误会。

公元16世纪,土耳其商人将原产于非洲的珍珠鸡(Numida meleagris)贩卖到欧洲,欧洲人民觉得既然是土耳其人弄来的鸡,那就叫“土耳其鸡(Turkey fowl)”呗。稍晚一些的时候,西班牙殖民者从墨西哥带回当地人驯化的火鸡,并逐渐扩散到欧洲各地。

图片

火鸡在家禽里也算是骨骼清奇的 | pixabay

因为火鸡和珍珠鸡的外貌比较相似,都是身材敦实的秃头大鸡,欧洲人将它俩混淆了,以为火鸡也是一种珍珠鸡,于是也将它们称为“Turkey fowl”或“Indian turkey(印第安土耳其鸡)”,之后被简化为“Turkey”。这能怪谁呢?还不是因为你们哥儿俩都是秃头……如今珍珠鸡的英文名,沿用了葡萄牙商人将它们从西非引入时使用的名字“Guineafowl”,直译过来就是“几内亚鸡”,而火鸡就这么将“Turkey”的大名沿用了下来。

这两种鸡的关系还体现在它们的拉丁学名上:珍珠鸡的学名是Numida meleagris,火鸡的学名是Meleagris gallopavo,不难看出,火鸡的属名来自于珠鸡的种名,很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的生物学家是怎么看待这种美洲大“野鸡”的。

图片

其实珍珠鸡比火鸡要小多了,但谁叫你们俩都秃呢?| pixabay

火鸡的种名gallopavo也很有意思。众所周知,法国人自称“高卢雄鸡”,在拉丁语中“gallo”就是“公鸡”;“pavo”则是“孔雀”,这个单词也是孔雀属的属名,绿孔雀的学名就是Pavo muticus。所以火鸡的学名意为:“像孔雀的珍珠鸡”,指的是雄性火鸡在炫耀和求偶时会像孔雀一样开屏。

不是珍珠鸡,更不是吐绶鸡

许多资料在介绍火鸡的时候都会这么说:“火鸡,亦称吐绶鸡。”绶,指的是古人用来悬挂佩玉或印章的丝质带子,吐绶鸡顾名思义就是“能吐出丝带的鸡”。这个颇具古风的名字难道是火鸡的古称?检索了一下“吐绶鸡”,我发现这个名称在许多中国古籍中都有出现。

比如唐《酉阳杂俎》:

鱼复县南山有鸟……有时吐物长数寸,丹彩彪炳,形色类绶,因名为吐绶鸟。

明《本草纲目》:

吐绶鸡……项有嗉囊,内藏肉绶,常时不见,每春夏晴明即向日摆之,顶上先出两翠角二寸许,乃徐舒其颔下之绶,长阔近尺,红碧相间,采色焕烂,踰时悉敛不见……

前文已经说过,火鸡原产美洲,于公元16世纪才被引入欧洲,而16世纪大约是中国的明朝,当时的中国人何以知晓火鸡?即便中国有火鸡,年代更早的记载又是从何而来?况且《本草纲目》写得明明白白:“出巴峡闽广山中”,意思明显是说吐绶鸡产自我国本土的鸟类。

图片

美国动物学家埃利奥特(Daniel Giraud Elliot)绘制的这只鸟,才是中国古代版的“吐绶鸡”,它是谁呢?| Wikimedia Commons

接着查下去,更详细的记载出现了。清代康熙年间宫廷画师蒋锡廷画过一本《鸟谱》,参照西洋画技法,所画鸟类极其写实。该书中对“吐绶鸡”有十分详细的描述:

黑眼睛黄晕,翠颊,青苍喙,喙根苍翠,连颊顶前至颊后黑毛一片,赤顶。项、背、膊赭黑土黄色相晕,每毛尖末有圆青白点如珠。赭腹,青白斑,翅尾赭黑质土黄纹晕。足爪如鸡,浅米红色,有悬距。

这个描述与火鸡的外貌风马牛不相及,画中的“吐绶鸡”也跟火鸡毫无相似之处,它其实是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

以上古籍中对“吐绶鸡”的描述,都清晰地指向我国原产的两种角雉——红腹角雉和黄腹角雉(T. caboti),其中黄腹角雉分布在我国东南、华南部分地区,红腹角雉则分布在西南广大地区。这两种角雉的雄鸟喉下和眼后长有结构特殊的肉垂,分别称为“肉裙”和“肉角”。肉裙和肉角平时缩小,几乎不可见,但在发情求偶时则会膨胀扩大,尤其是喉下的肉裙展开后红蓝相间,鲜艳异常,看上去像是从口中吐出了一块色彩斑斓的丝绸,所以得名“吐绶鸡”。

图片

红腹角雉才是正版“吐绶鸡” | DickDaniels / Wikimedia Commons

图片

展开“绶带”的红腹角雉 | 《美丽中国》

火鸡的喉下也有层层叠叠的肉垂,雄火鸡的喙部上方更有一个很长的肉垂耷拉下来,而且它的肉垂会随着情绪变化,在很短时间内从蓝白色转成红色(日历娘:相声里有“外国鸡变色(shǎi)儿”的说法,指的就是火鸡会变色的肉垂),与古人记载的吐绶鸡“颔下之绶,长阔近尺,红碧相间,采色焕烂”的特征有些类似,于是有人牵强附会,给这种舶来物种安上了“吐绶鸡”的名字。

图片

“说谁秃呢?我生气了!哼!”火鸡兴奋时肉垂会变成红色 | pixabay

而黄腹角雉和红腹角雉这两种真正的“吐绶鸡”,已分别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仍然自由地生活在山林之中,摆脱了成为人类“阶下囚”的命运。

没有男人怎么生孩子?

单性生殖(Parthenogenesis),也叫孤雌生殖,即雌性动物的卵子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鱼类、爬行动物中广泛存在,甚至有一些物种完全没有雄性,只靠雌性来延续种群。

但大多数动物,包括所有的鸟类和哺乳类仍然老老实实进行两性生殖。两性生殖相当于将父母的基因在后代中进行重组,这样产下的后代基因多样性更高,也更容易出现变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面前,只有保持物种基因的多样性,才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图片

新墨西哥鞭尾蜥(Aspidoscelis neomexicanus)全都是雌性,没有雄性,依靠单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 Greg Schechter / Wikimedia Commons

在一些极端状况下,两性生殖也会成为种群延续的阻碍,比如某只雌性动物独自来到一块新的栖息地,在这里没有同种或近缘种的雄性,它孑然一身,如何留下后代?换成一般的鸟兽,这一支的血脉也就从此到头了,然而如果它是一只雌火鸡,那剧本可能就要改写了。

早在19世纪初就有报告称家鸡存在单性生殖现象,之后人们发现,火鸡也有同样的本领,而且比家鸡更厉害。1953年,美国马里兰州贝茨维尔农业研究中心的研究统计显示,贝尔茨维尔小种白火鸡(Beltsville Small White,家养火鸡的一个小体型品种)产下的未受精蛋,有14%可以发育并孵出小火鸡。这些小火鸡都是雄性,而且能够正常发育成熟并进行繁殖。后来人们对具有单性生殖特性的火鸡品种开展了进一步选育,将它们产下的未受精蛋的孵化率提高到了40%

图片

火鸡复火鸡,无穷无尽(大误)…… | 动画《麦兜》

通过单性生殖产生的雄性后代除性别之外,所有基因均与它们的母亲相同,实际上可以视为母亲的克隆。有些育种家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品种优良的雌性火鸡进行提纯,将它们单性生殖产生的雄性后代与它们回交,以保持它们具有的优良性状——这个“性状”通常指的是超大的胸部,毕竟这可是火鸡身上最主要的食用部分呢!

图片

白色的火鸡胸大肌。这一部分因为太干巴巴,并不符合许多中国人的喜好 | Public Domain Pictures

听过了火鸡的传奇故事,我们再看桌上的烤火鸡,大家是否会对它产生那么一丝丝敬意?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好好享受另一块大陆赐给我们的美食吧!

作者:南川木菠萝

封面图来源:pixabay

图片

图片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评论
大伟⛹🏻‍♂️
太师级
火鸡的名字来自于“Turkey”这个音的英文音译。火鸡是美洲特产,因为欧洲人觉得它的样子像土耳其人的服装,身黑头红,所以称它为“Turkey”。
2022-11-25
CZH科普
大学士级
相比火鸡,黄腹角雉和红腹角雉这两种真正的“吐绶鸡”,已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摆脱了成为人类“阶下囚”的命运。
2022-11-25
内蒙古四子王旗
大学士级
感恩节对于北美人民而言,类似于咱们的中秋节,也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火鸡是感恩节时期家家户的传统主菜。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