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动物界也存在左右利手么?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王磊

你是左撇子吗?如果答案是肯定,你就刚好在左右利手阵营中称为了十分之一的少数派。

众所周知,正常形态下的人类是有两只手的,一只左手,一只右手。但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劳动活动中,我们这两只手使用的习惯程度却并非相同。人们将更加惯用或善用的那一只手称为“优势手”或是“利手”。习惯于用右手称为右利手(也称右撇子),习惯于用左手称为左利手(也称左撇子),而能灵活运用双手的称为左右共利(又左右开弓或混合利手)。

在曾经一些愚昧无知的社会时期,人们很容易产生排斥异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受到宗教神话进一步的煽动。有些人曾一度认为魔鬼惯用左手,而上帝则使用右手,使用左手也曾被视为是施行巫术的特征。这在众多宗教盛行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得到印证。甚至在今天的英文中,还有“Sb. has two left feet”(某人有双蠢笨的脚)这样蔑视左撇子的俚语,而right(右)则代表“正确、可以、权力”等等积极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开明程度不断提高,左撇子们的境遇变得越来越好,甚至在某些领域还独占鳌头。比如,在体育竞赛中,左撇子的击剑手、棒球投球手、拳击手,相比于同实力右撇子选手,则更容易获得胜利。有趣的是,美国总统中出现左撇子的概率也极高,福特、老布什、克林顿和奥巴马等都是左撇子。

人类利手的情况是怎样的?

通常,人们可以通过完成写字、拿刀叉和筷子、掷物、划火柴、刷牙、持剪刀等一系列精巧动作对利手情况进行判定。最为常见的就是以哪只手写字作为判断的主要标志。世界上约90%的人惯用右手。观察表明,襁褓中的婴儿在七个月前往往不会表现出利手倾向,一些研究者拒此认为利手的形成可能同儿童大脑皮层机能发育成熟程度有关,随大脑机能一侧化而逐渐偏向一侧。但是人的利手情况并非一成不变的,往往可以可通过教育、训练予以改变,当然实现这样的改变在成年以后将明显变得更加困难。

关于人类利手形成的机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众多的说法中,有的认为人类利手由遗传因素决定;有的强调后天环境、社会、文化和功能上的原因;有的则认为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有关,把它当作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标志,即认为右利手者言语优势脑在左半球,左利手者则是右半球。左右脑功能异化的学说还被用于有关类人猿用手偏好的解释。研究显示,同为灵长类动物的类人猿会根据情况选用左手或右手,它们喜欢用右手拿取无生命的东西,比如棍子和玩具,但梳理毛发时就两手齐上。研究者认为这可能跟它们正在使用哪半边的大脑有关,梳毛属于情绪和社交,而抓树枝只是纯粹的功能行为。

目前多数学者们倾向于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教育训练两者在利手形成中都起作用。

大部分袋鼠其实是左撇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加存在用手偏好的现象被认为主要存在于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中。然而,近年来关于澳大利亚野生袋鼠的最新研究颠覆了这种论断。

科学家在对澳大利亚野生袋鼠进行观察研究时发现,袋鼠们表现出了使用左手进食、梳毛和进行其他活动的自然偏好。研究者们观察了位于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上的7种袋鼠,包括东部灰袋鼠、红袋鼠、红颈袋鼠以及树袋鼠等。他们发现,东部灰袋鼠和红袋鼠在进行所有活动时都喜欢用左手,包括洗脸、摘树叶、弯树枝和用一手支撑身体。红颈袋鼠在吃树叶时会用左手,它们会用右手扶住树枝,然后用左手来摘树叶。不过,研究人员在树袋鼠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利手现象。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袋鼠或其他有袋类动物的大脑与包括灵长类动物在内的胎盘哺乳动物是有明显不同的,因此此前他们从未想到袋鼠会存在利手现象。这一发现会为大脑对称性和哺乳动物演化的研究提供线索。

人类和袋鼠并不相似,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大部分时间都用两足行动。因此,研究人员们又提出,二足行走或许是利手出现的原因。相比之下,四足行走的动物表现出的利手并不明显。

家猫利手与性别有关?

近日,加拿大皇后大学贝尔福特研究小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猫也是有左右利手之分的。有趣的是,人类左撇子右撇子不具有明显区分特征,但有关猫咪的左右利手研究却显示出多数的雌性猫咪是右撇子,雄性猫咪则更多表现出左撇子的倾向。

贝尔福特团队选择了44只家猫(雄性24,雌性20)作为观察对象。针对它们在家中睡觉时,下楼梯时,以及进入厕所时的三个行动中,首先伸出左爪还是右爪进行了统计与调查。这是人们首次将猫咪的自然行为作为判断其“惯用手”的判断基准来进行研究,之后的实验中又增加了对于猫咪会用哪一侧的前爪来获取摆放于眼前的食物的观察统计。

实验结果显示,70%的猫咪在下楼梯时表现出更加习惯于先使用某一侧的前爪,这一比例在完成进入厕所的动作时为66%,在获取美食时为73%。睡觉时猫咪们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惯用手倾向。并且表现出惯用右侧前爪的猫咪中雌性占大多数,惯用左侧的则雄性占比较高。

客观来说,得出动物的惯用手情况可能与性别有关这样的结论还是很出乎人们意料的。虽然此次参加实验的家猫选取的是做过绝育的“无性别”动物,但是在过去对绝育后的家犬的研究中,却没有显示出惯用手的情况。当狗狗们被作为观察对象时,无论是和主人玩耍还是啃骨头,两只前爪的使用率几乎都是50%。

贝尔福特研究团队中的Deborah Wells博士提出,家猫实现中雌雄猫咪出现惯用手的差别,可能是由于雄雌性的神经构造上的不同。实际上,多数生物的雄雌两性大脑构造并非完全相同已在学界形成共识。

动物界的一侧倾向并不鲜见?

虽然绝大多数动物并不在乎它们使用哪一只“手”,但从目前的科学研究来看,水陆两栖类,啮齿类,灵长类,袋鼠,狗,马甚至鲸鱼在行动时都有优先或惯于使用某一侧的趋势。例如龙虾的两只钳子通常是不对称的,会有更加频繁的在日常享用美餐中用来碾碎硬壳小动物的一侧钳子。这一侧的钳子会相较于另一侧更大些,也更强劲有力。再比如小时候眼睛呈对称分布的比目鱼,长大后眼睛就逐渐移向某一侧,有的成为双眼同在左边的“左撇子”,有的则变为同在右侧的“右撇子”。

软体动物蜗牛,好像没有明显的肢体来表决自己对于左还是右更青睐,但通过它们硬壳上的清晰螺纹,科学家发现,在已知的70000种蜗牛中只有大约10%是左旋的(左撇子),右旋的(右撇子)占了绝大多数。

再将我们的视野放的宽一些就会发现,通常情况下海螺右旋生长,左旋的较少;小猫会习惯用某一侧前爪来拍打在眼前摇晃的东西;鹦鹉则会用某一边的爪子来剥瓜子吃······

甚至在对生活在距今5亿年前的三叶虫的研究中,也有可能存在这种一侧倾向。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古代海洋动物的化石有时会缺损一小块,这是它们当初遭受攻击时留下的伤痕。这些有缺损的化石,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缺损部位在右边!到底是袭击三叶虫的那个家伙习惯于从右边咀嚼,还是三叶虫主动地、更多地转向右侧以躲避攻击?或许答案还离我们很远。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