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化学性质
似晶石又名硅铍石,属三方晶系,晶体结构是由[BeO4]四面体和[SiO4]四面体以角顶互相联结而成。每两个[BeO4]四面体与一个[SiO4]四面体共一角顶,沿三次螺旋轴(即c轴)连接成柱。六个柱以其四面体共角顶围绕成中空的六方筒状。原子间距Be-O(4)=0.165nm。晶形成菱面体或菱面体与柱面聚合而成的短柱状,集合体呈细粒状。2
化学性质似晶石化学式Be2[SiO4],理论化学成分BeO为45.50%,SiO2为54.50%。常含有少量MgO、CaO、Al2O3、Na2O等。2
物理性质似晶石无色或酒黄色、玫瑰色、蓝绿色,偶为褐色;色散0.015;有色者具多色性,黄色者为无色~黄色,蓝绿色者呈紫红~蓝色;在紫外光下有淡绿或蓝色荧光,X射线下有蓝色荧光,透明,解理{1120}中等,贝壳状断口,性脆,莫氏硬度7.5~8,密度2.97~3.0g/cm3。3
似晶石是提取铍的矿物原料。色泽美丽者可作宝石。
光学性质N0=1.654
Ne=1.670
Ne-N0=0.016
正光性
光学性质薄片中无色透明。厚的切片能兄到微弱的颜色并具多色性:N0-无色,Ne-黄色。常可兄到完整的菱形切面。正突起高。正交偏光同最高干涉色为一级橙色。具有解理的切面可兄到平行消光和正延长符号。
鉴定特征
似晶石与石英的区别在于前者折射率和双折射率高。与绿柱石的区别在于似晶石为正一轴晶,而绿柱石为负一轴晶;似晶石的折射率和双折射率均高于绿柱石,故不难区别。4
成因产状似晶石在缺少Al2O3,和[SiO4]的条件下形成,一般见于去硅化作用的花岗伟晶岩的接触带,与金绿宝石、黄玉、长石、云母等共生,含铍花岗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带中亦可见有硅铍石。也发现硅铍石与石英、萤石呈细脉状浸染于凝灰岩中,脉壁中细鳞片状、叶片状绢云母特别发育。2
产地似晶石是典型的气成热液矿物,产于伟晶岩、含铍花岗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带及砂矿中,具有上千克拉的大晶体。著名产地有巴西米勒斯吉纳斯(产大而无色晶体)、俄罗斯乌拉尔(产红色晶体)。此外。纳米比亚克利因·斯比兹奇帕(Klein Spitzkeppe)、美国缅因州和科罗拉多州、坦桑尼亚乌刹加拉(Usugara)、法国阿尔萨斯(Alsace)等地也产。另外,斯里兰卡曾发现一块重1470克拉硅铍石巨砾(黄色),后被切磨成一颗重569克拉大椭圆形翻型宝石及若干较小宝石。前者存于美国华盛顿斯密逊博物馆。应该指出的是,硅铍石还经常出现在合成祖母绿的包体中。3
鉴定大多数似晶石颜色为无色,透明。只要小心测试,似晶石较为容易鉴别。用折射仪测试似晶石的折射率为1.65~1.67,双折射率较大为0.016,光性特征为一轴晶正光性。相对密度2.95,在2.89的重液中呈下沉状态,在3.05重液中呈漂浮状态。正交偏光镜下沿光轴方向,在锥光下可呈现出黑十字干涉图。由于双折射率较大,放大观察刻面棱双影明显。5
共伴生情况产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带中与绿柱石、黄玉、长石等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