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五行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五行草就是马齿苋,一种野菜;马齿苋是一种古籍上很早就记载的对人类有贡献的野生佳蔬。之所以叫它五行草,就在于它叶子是青色的、而梗是赤色的、花则是黄色、而根是白色、子是黑色,故称五行草。

形态特征

五行草出自《本草经集注》《本草图经》:马齿苋,又名五行草,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也。马齿苋(叶及花)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钝圆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暗红色或淡绿色,中脉微隆起;叶柄粗短。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时盛开;苞片2-6,叶状,质膜,近轮生;萼片2,对生,绿色,盔形,左右压扁,长约4毫米,顶端急尖,背部具龙骨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黄色,倒卵形,长3-5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长约12毫米,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4~6裂,线形。蒴果卵球形,长约5毫米,盖裂;种子细小,多数,斜偏球形,黑褐色,有光泽,直径不及1毫米,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

生长环境

马苋菜适应性极强,耐热、耐旱,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强光、弱光下均可正常生长,在温暖、湿润、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良好,并在任何土壤中都能生长,能储存水分,即耐旱又耐涝,和其他杂草一样生命力极强,只要稍加管理就可很好的生长。

分布范围

我国南北各地均产。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活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主要价值食用价值

它鲜食干食均可,作菜当粮都行,而且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马齿苋含有大量去甲基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含有丰富的二羟乙胺、苹果酸、葡萄糖、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经常食用马齿苋,不仅可以补充身体营养,而且绝无增高胆固醇之忧,实为天然佳蔬良药。1

药用价值

1.抗菌作用 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如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结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在试管内(1:4)对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此种杀菌作用不是由于药物本身较强的酸性所致.煎剂在18.75~37.5mg/ml浓度时, 对志贺、宋内、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但与马齿苋多次接触培养后能产生显著的抗药性。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感染时,用醇提液或醇提后残渣水煎剂则无效。2

2.对子宫的作用 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马齿苋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将马齿苋捣碎挤汁,给产妇口服6~8ml,子宫收缩强度较口服4ml 麦角流浸膏为强.马齿苋注射液对豚鼠、大鼠、家兔的离体子宫和家兔及犬的在位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2ml马齿苋注射液较麦角新碱0.2mg 作用为强,较用垂体后叶素10单位为弱;而用4~6ml 的马齿苋注射液,其作用强度则与垂体后叶素10单位相当。收缩子宫的有效成分可能为氯化钾。对马齿苋子宫收缩作用成分的研究证明,马齿苋对动物子宫有两种相反的作用,一为兴奋作用,一为抑制作用。具有兴奋作用的是无机钾盐,可以药用者为氯化钾;具抑制作用的是有机成分。2

3. 对平滑肌的作用 马齿苋制剂对离体大鼠回肠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该作用与前列腺素 E 和新斯的明兴奋肠平滑肌的作用相类似。2

4. 其他作用 煎剂对离体蛙心及离体豚鼠小肠均有抑制作用。给麻醉狗静脉注射20%煎剂3ml/只,对其血压无明显影响。水溶和脂溶抽提物能延长某些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和兔的生命,但不影响血糖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改善了动物的脂质代谢的紊乱。马齿苋对血管有显著的收缩作用。亦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有利于溃疡愈合。3

药方选录

1.治疗血痢:马齿苋二大握(切)粳米三合。上以水和马齿苋煮粥不着盐醋空腹淡食。(《太平圣惠方》马齿粥)

2.治疗痈久不瘥:马齿苋捣汁煎以敷之。(《备急千金要方》)

3.治疗翻花疮:马齿苋一斤烧为灰 细研以猪脂调敷之。(《太平圣惠方》)

4.治疗肛门肿痛: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份。煎汤熏洗 一日二次有效。(《濒湖集简方》)

5.治疗小儿白秃:马齿苋煎膏涂之或烧灰猪脂和涂。(《太平圣惠方》)

6.治疗小儿火丹:热如火绕腰即损:杵马齿苋敷之日二。(《广利方》)

7.治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痛:生马齿苋,捣,取汁三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调,顿服。(《经效产宝》)

8.治小便热淋:马齿苋汁服之。(《圣惠方》)

9.治赤白带下:不问老稚孕妇悉可服马齿苋捣绞汁三大合,和鸡子白一枚,先温令热,乃下苋汁,微温取顿饮之。(《海上集验方》)

10.治阑尾炎:生马齿苋一握。洗净捣绞汁30毫升,加冷开水100毫升,白糖适量,每日服三次,每次一百毫升。(《福建中医药》6(3):113,1961)

11.治多年恶疮:马齿苋捣敷之。(《滇南本草》)

12.治蛀脚臁疮:干马齿苋研末,蜜调敷上,一宿,其虫自出。(《海上方》)

13.治耳有恶疮:马齿苋50克(干者),黄柏25克(锉)。捣罗为末,每取少许,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14.治甲疽:墙上马齿苋(阴干)100克,木香、丹砂(研细)、盐(研细)各0.5克。上四味,除丹砂、盐外,锉碎拌令匀,于熨斗内,炭火烧过,取出细研,即入丹砂、盐末,再研匀,旋取敷疮上,日两三度。(《圣济总录》马齿散敷方)

15.治瘰疬:马齿苋阴干烧灰,腊月猪膏和之,以暖泔清洗疮,拭干敷之,日三。(《救急方》)

16.治瘰疬未破:马齿苋同靛花捣掺,日三次。(《简便良方》)

17.治蜈蚣咬伤:马齿苋汁涂之。(《肘后方》)4

文化民间传说

唐·杜甫。《园官送菜》:“清晨蒙菜把,常荷地主恩。守者愆实数,略有其名存。苦芭刺如针,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又如马齿盛,气拥葵荏昏。点染不易虞,丝麻杂罗纨”。

民间谚语:“马齿苋,沸水炸,人们吃了笑哈哈,为了啥?丑陋的白发消失啦”。

历史传说:据李绛《兵部手集》载,当年武元衡相国在西川时,患胫疮掀痒不堪忍受,百医无效,百方不挂。及到京,有厅吏上马齿克方,用之便愈。李时珍将这一传说记录于《本草纲目》。

民间传说:上古之时,十日并出,田禾皆枯。二郎神肩挑两山,直赶太阳,太阳无处躲藏,情急之中,见马齿苋长得油绿滴翠,郁郁葱葱,便藏在它的叶下。以后,太阳为了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便始终不晒马齿觅,天旱无雨,其他植物蔫乎乎的,唯独马齿觅绿油如初,开花吐蕊,结籽繁殖。

文献记载

《开宝本草》:“服之长年不白。治痈疮,杀诸虫。生捣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

《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本草拾遗》:“诸肿揍疣目,捣揩之;破壬痫,止消渴。”

《滇南本草》:“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滑肠,消积带,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