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细菌菌落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块1。如果接种菌的密度十分稀薄,且规定一定的培养条件,由于菌的种类不同,它所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高低、位置、表面的粗细、边缘的形状、色调、透明度,以及菌块的质地、软硬、粘稠度和特殊培养基的着色等,也各不相同。因此,菌落是菌种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菌落形态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同体培养基表面,如果条件适宜,就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体形较大的子细胞群体。这种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 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较难挑起。2

特征菌落特征决定于组成菌落的细胞结构与生长行为,如细菌的荚膜,它的存在与否和菌落形态等有直接关系。肺炎链球菌因具有荚膜就形成光滑型菌落,其表面光滑黏稠,不具荚膜的菌株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菌落表面干燥、有皱折,表明菌落特征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

菌落的形状和大小不仅决定于菌落中细胞的特性,而且也受到周围菌落的影响,菌落靠得太近,由于营养物质有限,有害代谢物的分泌和积累,因而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在平板分离菌种时,常可看到平板上互相靠近的菌落都较小,而那些分散开的菌落均较大,即使在同一菌落中,由于各个细菌细胞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在营养物的摄取及空气供应等方面亦都不一样,所以在生理上、形态上亦或多或少会有所差异。

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往往有三种情况,即表面菌落、深层菌落和底层菌落,上面所介绍的菌落特征都是指表面菌落。某些细菌在明胶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时,能产生明胶酶水解明胶。如果将这些菌种穿刺接种在盛有明胶培养基的试管中,则由于明胶被水解形成不同形状的溶解区,由于一定的细菌形成一定形状的溶解区,所以是细菌分类的项目之一。3

菌苔与菌落的概念不同,如果是许多细菌菌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长成密集的、不规则的片(块)状的细胞群体,则称为菌苔。

生长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细菌菌体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液体培养基中,是不能形成菌落的。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的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穿刺线的周围扩散生长。细菌菌体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后能使液体培养基变得混浊。混浊情况视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 同而有所不 同:好氧菌仅使上部培养液混浊,厌氧菌使底部培养液混浊,兼性厌氧菌使培养液上下均匀混浊;有的细菌可在培养液表面形成菌环或菌膜,或在底部产生沉淀。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