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草履蚧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草履蚧(cǎo lǚ jiè),属同翅目珠蚧科草履蚧属的一种昆虫。分布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青海、内蒙古、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湖北、贵州、云南、重庆、四川、西藏等地 。危害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柑橘等花木。若虫和雌成虫常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杆上,吮吸汁液危害,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早期落叶。

简介草履蚧学名:Dro.sicha corpILlema Kuwana,属同翅目硕蚧科,别名日本履绵蚧、草履硕蚧、草鞋介壳虫、柿裸蚧、树虱子、桑虱等。寄主:悬铃木、杨树、柳树、泡桐、樱花、苹果、紫薇、阳槐、刺槐、白蜡、板栗、桑、梨、杏、桃、红叶李、蜡梅、玉兰等多种园林植物1。

外形特征成虫

雌成虫体长达10毫米左右,背面棕褐色,腹面黄褐色,被一层霜状蜡粉。触角8节,节上多粗刚毛;足黑色,粗大。体扁,沿身体边缘分节较明显,呈草鞋底状;雄成虫体紫色,长5~6毫米,翅展10毫米左右。翅淡紫黑色,半透明,翅脉2条,后翅小,仅有三角形翅茎;触角10节,因有缢缩并环生细长毛,似有26节,呈念珠状。腹部末端有4根体肢。分别是上腿,下腿2。

初产时橘红色,有白色絮状蜡丝粘裹。

若虫

初孵化时棕黑色,腹面较淡,触角棕灰色,唯第三节淡黄色,很明显

雄蛹

棕红色,有白色薄层蜡茧包裹,有明显翅芽。

生活习性草履蚧以若虫和雌成虫聚集在腋芽、嫩梢、叶片上,吮吸汁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因成虫颇似草鞋,故得名草履蚧。其幼虫、成虫的虫口密度较高,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体和地面,甚至钻进居民家中,影响卫生,令人厌恶。这种情况在每年春天,特别是4月份和5月份,最为繁盛2。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卵和初孵若虫在树干基部土壤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2月上旬到3月上旬孵化。若虫出土后爬上寄主主干,沿树干爬至嫩枝、幼芽等处取食。低龄若虫行动不活泼,喜在树洞或树权等处隐蔽群居。3月底4月初若虫第一次蜕皮,开始分泌蜡质物。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雌若虫第三次蜕皮后变为雌成虫,并与羽化的雄成虫交尾。至6月中下旬开始下树,钻人树干周围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其中,分5-8层100-180粒3。

分布分布: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等地,同外分布于日本。

生长繁殖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在“大寒”前后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茎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2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自茎杆顶部继续下爬,经交配后潜入土中产卵.卵有白色蜡丝包 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令人厌恶。

|| ||

防治方法(1)园艺防治:在雄虫化蛹期、雌虫产卵期,清除附近墙面虫体。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环瓢虫。

(3)药剂防治:孵化始期后40天左右,可喷施30号机油乳剂30~40倍液;或喷棉油皂液(油脂厂副产品)80倍液,一般洗衣皂也可,对植物更安全;或喷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作用快速,对人体安全;或喷5%吡虫啉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施用化学药剂,尽量少损伤天敌。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