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蝽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蝽象指的是属昆虫纲半翅目科(Pentatomidae ; stinkbug) 昆虫的总称。 此类昆虫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所以又有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中国已知约 500 种。多数种类植食性。成虫、若虫将针状口器插入嫩枝、幼茎、花果和叶片组织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缓滞,枝叶萎缩,甚至花果脱落;小部分种类是肉食性,以鳞翅目、鞘翅目的幼虫和同翅目的成虫与若虫为猎捕对象。

简介主要为害水稻;荔蝽、硕蝽、麻皮蝽、茶翅蝽,主要为害果树;菜蝽、短角瓜蝽、细角瓜蝽,主要为害瓜、菜;另外,如蠋蝽、疣蝽、厉蝽等,则以猎捕其他软体昆虫为食。蝽象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在麦田常见种类中,斑须蝽、稻绿蝽、紫翅果蝽、华麦蝽、横纹菜蝽、广二星蝽等都危害麦株地上部分,通常虫口数量不多,危害不显。另有根土蝽,是地下害虫,危害较重1。

蝽象是半翅目科昆虫的总称。由于其体内有臭腺孔,在遭到威胁时,它们会分泌出臭液,这在空气中可以挥发为臭气,因此民间俗称其为放屁虫或臭板虫。媋象的口端长有针状的口器,这是它们吸取植物茎、叶和果实汁液的器官。被藩象吸取了汁液的植株生长滞缓且花果脱落,因此其是一种害虫。危害呆树的蝽象种类有荔蝽、硕蟠、麻皮、茶翅等;危害水稻的种类有稻黑蝽、稻褐蝽、槄绿蝽等。除了植食性的种类以外,蝽象还有肉食性的种类,如蝽、疣、厉等,它们以软体昆虫为食2。

形态特征体扁,略呈六角状椭圆形,长18~24mm,宽10~12mm。体紫黑而带铜色光泽。头小且狭尖,与胸部略呈三角形,黑色。背部具棕色或棕褐色膜质半透明翅2对。触角5节,黑色,第一节较粗,圆筒状,其余四节较细长而扁,第二节长于第三节。复眼突出,呈卵圆形。前胸背板与小盾片具不规则皱纹。前胸背板前狭而后阔。腹部有环节。腹背面为红褐色。足3对,后足为长,跗节3节。后胸腹板近前缘区有臭孔2个,位于后足基前外侧,可由孔中放出臭气。
幼虫无翅,成虫具翅能飞,均稍具有群集性。

分布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等地。

多在瓜类植物上活动,食害瓜类植物。成虫多在土块、石隙间越冬。

危害特点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汁液。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发黄皱缩1。

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全虫含有脂肪、蛋白质、甲壳质等;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油酸、棕榈酸。脂肪酸一部分游离存在。其特殊臭味来源于醛或酮。

药用部位以其干燥成虫入药。

药性味咸,性温。

功能主治治肠胃绞痛,炒后治化脓性扁桃体炎。

药材鉴定药材为干燥的成虫体,呈六角状椭圆形,扁平。表面棕黑色或红棕色。足多脱落,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油质样内含物。味微咸,有特异腥臭气。以油性大,无虫蛀,个体均匀,棕褐色者为佳。

采收储藏多在冬、春季捕捉,放于罐中加酒闷死;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

民俗传统蝽象虽然很臭,但墨西哥人却爱煞了蝽象,在墨西哥西南部世界著名的银都——塔斯科附近的山中,甚至还有一座以放屁虫Jumiles命名的神庙。在墨西哥被西班牙征服之前,那里是朝圣者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现如今,朝圣已经变成一场嘉年华:每年亡灵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当地人会聚集到神庙所在的森林,在树叶下、石头间搜寻放屁虫,然后人们把放屁虫碾碎,就着玉米卷或玉米饼生吃,或者把它们拌在调味酱里。

蝽象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还富含碘、色氨酸、维生素B2和B3,不止墨西哥人爱吃,在老挝、越南和泰国等地,蝽象亦被视作无上美味。据说放屁虫吃起来有肉桂的味道,还有点辣,不知道您敢不敢尝一尝。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