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虫是对啮虫目啮虫科动物的统称(有时也包括其他啮虫目昆虫例如书虱),属昆虫纲有翅亚纲Pterygota。体小而脆弱,头部较发达,可自由活动,下口式。复眼发达,有翅型单眼3个,无翅型单眼缺如。触角长丝状,口器咀嚼式,唇基大而突出。有翅型前胸狭缩成颈状,胫节长.跗节2或3节。腹部10节,无尾须,外生殖器一般不显著。
简介啮虫科(Psocidae)是啮虫目(Psocoptera)下属的一科昆虫,是啮虫总目的昆虫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之一,全世界已知2亚科81属1210种。体柔软,约5毫米长。触角细长,几与体等长。翅脉简单,无横脉。咀嚼口器,上腭延长,凿状。以真菌(包括霉菌)、谷类、花粉和有机碎屑为食。
渐变态,多数种类生活在树干或枯木上,也有的生活在室内或动物巢穴中,取食书籍、谷物、库毛及动植物标本等。少数种类捕食介壳虫及蚜虫等。
书虱属于虱啮科(Liposcelididae),体灰白无翅,常见于室内旧书、旧报里,堆满灰尘的搁板上或谷类中。大部分啮虫(称树皮虱)有两对膜翅,静止时在背面呈屋脊状。见于树皮、叶上、石下或落叶层中。
啮虫是一种很小很脆弱、有点像苍蝇的小昆虫。它们的身体比较柔软,有一双大大的复眼,还有一对薄薄的翅膀。静止时,这对翅膀合在背上,像一座小屋的屋脊。啮虫喜欢生活在树干或枯木上,也有的生活在室内或动物巢穴中。它们平时就喜欢啃书籍、谷物、动植物标本等,所以我们常常会在树皮或落叶层中见到正活泼爬行的啮虫。如果不小心被啮虫咬到,皮肤上会出现轻微的红肿,很痒,所以小朋友们观察的时候要小心哟1。
特征蜡目昆虫俗称“啮虫”,统称“蜡”。体形微小,1~10 mm。柔弱,具长翅,也有短翅、小翅或无翅种类。头大,活动灵活,后唇基发达。翅膜质透明,有臀褶、翅痣,多呈屋脊状置于体背。以热带、亚热带、温带林区为多,也有生活于室内种类。植食性、菌食性,或危害储藏物品2。
分布蜡目昆虫种类广布于世界各大洲。但由于蜡目昆虫行动迟缓,不善飞行,体躯柔弱,栖所隐蔽,对温湿度要求高,对不良环境敏感,极大程度限制了扩散能力,形成众多的特有类群3。
生态环境啮虫指的是书虱靠微生物(菌类、藻类、地衣等)、谷类、花粉、死的昆虫和植物环境上的细菌膜等为食。有时会对收藏品和食物造成危害。书虱的卵通常好几个在一起。幼虫发育要经历6龄。有些种类群居于一个丝网上(其唇腺分泌物制作而成);也有些生活在洞穴里或各种隐蔽处,如白蚁洞和地洞里。翅膀多态,交配行为特别明显(雄性追求雌性)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