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系芸香科花椒属木质藤本植物,根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近代研究发现两面针具有抗癌、抗肿瘤、洁齿等功效,是广西化工和医药产业的主要中药材品种,市场需求量极大。1
形态特征幼龄植株为直立的灌木,成龄植株攀援于它树上的木质藤本。老茎有翼状蜿蜒而上的木栓层,茎枝及叶轴均有弯钩锐刺,粗大茎干上部的皮刺其基部呈长椭圆形枕状凸起,位于中央的针刺短且纤细。叶有小叶(3)5~11片,萌生枝或苗期的叶其小叶片长可达16~27厘米,宽5~9厘米;小叶对生,成长叶硬革质,阔卵形或近圆形,或狭长椭圆形,长3~12厘米,宽1.5~6厘米,顶部长或短尾状,顶端有明显凹口,凹口处有油点,边缘有疏浅裂齿,齿缝处有油点,有时全缘;侧脉及支脉在两面干后均明显且常微凸起,中脉在叶面稍凸起或平坦,小叶柄长2~5毫米,稀近于无柄。2
花序腋生,花4基数,萼片上部紫绿色,宽约1毫米;花瓣淡黄绿色,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长5~6毫米,花药在授粉期为阔椭圆形至近圆球形,退化雌蕊半球形,垫状,顶部4浅裂;雌花的花瓣较宽,无退化雄蕊或为极细小的鳞片状体,子房圆球形,花柱粗而短,柱头头状。果梗长2~5毫米,稀较长或较短,果皮红褐色,单个分果瓣径5.5~7毫米,顶端有短芒尖;种子圆珠状,腹面稍平坦,横径5~6毫米。花期3~5月,果期9~11月。2
生长环境两面针主要分布海拔为10~750m,丘陵、山地的疏林、灌丛和荒草坡较常见,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酸性土壤地区和石灰岩地区均可生长。两面针既喜阳,又能忍耐一定程度的阴蔽,在上层林木覆盖度达80%的条件下亦可生长。1
分布范围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见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温热地方,山地、丘陵、平地的疏林、灌丛中、荒山草坡的有刺灌丛中较常见。2
容器育苗种子的采收与贮藏两面针果实于10~11月成熟,当果皮由原来的绿色或黄绿色变成紫红色或黑褐色并大部分自行开裂、种子外露且呈黑色时进行采收,荫干2~7d后筛选出饱满种子,宜随采随播。一般常温下,种子存放2个月出现泛油,发芽率降低。1
育苗基质、容器及苗床准备育苗宜在塑料荫棚里进行,育苗基质以疏松的、保水性好的轻型基质为佳,选用椰康:泥炭土:黄心土(2:2:1)制成的营养土,培育小苗选用8cm×12cm的薄膜袋,培育大苗选用10cm×12cm的薄膜袋,营养土装袋后排放在苗床上。催芽苗床下面铺粗河沙,上面铺黄心土:细河沙:泥炭土(3:1:1)制成的营养土,无塑料荫棚的可在育苗床上加盖塑料薄膜拱棚及黑网。1
种子催芽及播种种子用30~40℃温水浸种12h,再用100mg/L赤霉素浸种12h,捞出种子,用,0.1%高锰酸钾浸泡消毒5min,淋水冲洗,阴干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催芽苗床床面上,再撤上黄心土和细河沙(3:1),以不见种子为度。播种后淋透水,视情况每天淋水1~3次,使床面始终保持湿润,光线强时加盖黑网。播种后1个月,种子陆续萌发出土,一般出芽时间持续3个月,第二个月为出芽高峰期。1
幼苗管理待苗高约5~10cm时,进行分批移栽到提前2~3d用0.3%高锰酸钾消毒且已淋透的营养袋中,移栽时先用小木棍引洞,移栽芽苗深度为芽苗基部的砂痕部以上0.5cm,并使其根系与营养土充分接触,移栽后即淋透水。芽苗初栽后浇水保湿,每间隔7d喷施1次杀菌剂。施叶面肥和复合肥,初期以叶面肥为主,叶片浓绿舒展时,增施0.1%~0.2%的复合肥水溶液,每隔7~10d施肥1次,随着苗木生长,可加大施肥的浓度,薄肥勤施,促进苗期生长。待芽苗具4~6片复叶,苗高15cm左右,移出大棚外炼苗,施0.3%~0.5%复合肥水溶液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以增强苗木的抗性。1
苗木出圃苗木移栽6个月后,待苗高30~50cm,地径0.2cm以上,叶片有5片以上即可出圃林下栽植,出圃时苗木应充分木质化,叶色正常,无病虫害。1
种植技术林地选择两面针幼龄喜阴,生长过程需要一定的光照,林下栽培两面针应选择的地类为疏林地、林中空地、林沿地,林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向阳中下坡,林分透光率大于50%。1
林地整理整地在栽植前进行,清除杂灌、草、杂质和残渣,根据林地林木生长情况、林地坡度及劳动力供应情况选用整地方式。1
全面整地:全面开垦地,适用于新造林、二代萌芽林,坡度在0~15°的林地。1
带状整地:环山沿等高线铲1~1.5m宽带,适用于中龄林,坡度0~25°的林地。1
穴状整地:按栽植密度定点人工挖穴,适用于林沿、林农交界空地,坡度大于25°的林地。1
栽植密度林下种植两面针适宜密度5m×1m或4m×1m,2000~2500穴/hm2,植穴规格为0.3m×0.3m×0.3m,两面针茎枝叶有刺,种植太密会给林木抚育带来困难。1
主要价值抗氧化作用两面针提取物,包括水煎液、乙醇浸液、乙醇加水浸液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谢云峰采用比色法测定过氧化脂质来探讨两面针提取物的抗脂质氧化作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三种提取物对大鼠全血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由碱性连苯三酚体系产生O2-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以及对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3
抗炎、镇痛作用两面针的抗炎、镇痛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等方面。3
抗菌作用两面针提取物具有光谱抗菌活性,黄依玲等研究发现两面针根和茎不同极性部位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及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3
抗肿瘤作用中草药以其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小,临床反应轻的优势在治疗癌症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胡润生从两面针根部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出3种抗癌活性成分: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和异花椒定碱,两面针碱能使共价键连接的拓扑异构酶1~DNA合物显著地稳定,作用强度甚至超过喜树碱,异花椒定碱作用很弱,但它们都能阻止DNA的弛缓作用。毛晓丽等构建谱效模型,可从两面针红外指纹图谱中直接反映两面针药材的抗肿瘤药效,表明氯化两面针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在两面针抗肿瘤药效活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苷类、香豆素、酯类等成分也起到了相互协同增效作用。3
钙拮抗剂钙拮抗剂主要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律失常,顾熊飞等推测两面针碱可能是一种钙拮抗剂,应用正交试验观察两面针碱可以明显抑制钙调素依赖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且其与三氟啦嗪对钙调素的作用位点不同,有协同作用。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