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东方野豌豆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东方野豌豆,异名透骨草、日本野豌豆,多年生草本。茎有棱,匍匐、蔓生或攀援。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有2~3分枝,托叶线形或线披针形,小叶椭圆形,广椭圆形至长卵圆形。总状花序,花冠蓝色或紫色,外面被长柔毛。荚果近长圆状菱形。种子扁圆球形。1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援性草本,高60~120cm。茎细,具棱,稍有毛或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小,二深裂至基部,裂片线形,锐尖;小叶4~7对,叶轴末端具卷须;小叶椭圆形或卵形至长圆形或长卵形,长1~3.5cm,宽0.6~12cm,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圆形,全缘,背面伏生细柔毛。总状花序腋生,与叶等长或稍长,花多数,花蓝紫色或紫色;萼钟状,萼齿三角形,短于萼筒;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比旗瓣稍短,与龙骨瓣近等长。荚果近长圆形,长1.8~2.5cm,具1~4粒种子。花期6~8月,果期7~9月。2

生长环境东方野豌豆为中生草甸植物。散生于河岸湿地、沙质山坡、路旁,为森林羊吼‘特5的林缘和草甸的伴生植物。在黑龙江是小叶章(Calvam–grostisangustifolia)、杂类草群落常见的伴生种,局部可成为优势种或亚优势朴。生长旺盛,有较强的竞争力,条件适宜时也可形成较大的群落。在河北坝上,海拔500—800m的山地草地,常与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山黧豆(Lathyrussp.)、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等组成杂类草草甸群落。喜湿润,不耐水淹,耐荫蔽,抗寒性强。7~8月生长快。在河北,5月初返青,6~8月开花,9月种子成熟。种子易落粒。

分布范围生于林缘草地、河岸湿草地、砂坑稍湿草地、草甸、山坡、路旁等处。产于吉林省靖宇、汪清、珲春等县;黑龙江省伊春市,爱辉县黑河及萝北、尚志、阿城等县;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右旗三河。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全草,晒干2

主要成分全草含蛋白质和氨基酸。2

应用价值本种为优良牧草,牛羊喜食。亦可做绿肥,草场改良广布种。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