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油芒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油芒(学名: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是禾本科、大油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00cm,其长的被覆瓦状鳞片的横走根茎。秆直立,叶鞘无毛或边缘密被柔毛,叶舌干膜质,长1~2mm;叶片平展,宽条形,长7~18cm,宽4~0mm于轮生,每节小穗孪生,1有柄,1无柄,穗轴节间及小穗柄的先端膨大成棒状,小穗长5~6.5mm,基部具短毛,颖几等长,被长柔毛,第二颖背具脊;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小花雄性,外稃卵状披针形,先端尖,第二小花两性,外稃狭披针形,顶端深裂,裂齿伸出长9~12.5mm中间膝曲的芒。花果期7~9月1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质地坚硬密被鳞状苞片之长根状茎。秆直立,通常单一,高70~150cm,具5~9节。叶鞘大多长于其节间,无毛或上部生柔毛,鞘口具长柔毛;叶舌干膜质,截平,长1~2mm,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30cm(顶生者较短),宽8~15mm,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中脉粗壮隆起,两面贴生柔毛或基部被疣基柔毛。圆锥花序长10~20cm,主轴无毛,腋间生柔毛;分枝近轮生,下部裸露,上部单纯或具2小枝;总状花序长1~2cm,具有2~4节,节具髯毛,节间及小穗柄短于小穗的1/3~2/3,两侧具长纤毛,背部粗糙,顶端膨大成杯状;小穗长5~5.5mm,宽披针形,草黄色或稍带紫色,基盘具长约1mm之短毛;第一颖草质,顶端尖或具2微齿,具7~9脉,脉粗糙隆起,脉间被长柔毛,边缘内折膜质;第二颖与第一颖近等长,顶端尖或具小尖头一,无柄者具3脉,除脊与边缘具柔毛外余无毛,有柄者具5~7脉,脉间生柔毛;第一外稃透明膜质,卵状披针形,与小穗等长,顶端尖,具1~3脉,边缘具纤毛。雄蕊3枚,花药长约2.5mm,第二小花两性,外稃稍短于小穗,无毛,顶端深裂达稃体长度的2/3,自2裂片间伸几出一芒;芒长8~15mm,中部膝曲,芒柱栗色,扭转无毛,稍露出于小穗之外,芒针灰褐色,微粗糙,下部稍扭转;内稃顶端尖,下部宽大,短于其外稃,无毛;雄蕊3枚,花药长约3mm;柱头棕褐色,长2~3mm,帚刷状,近小穗顶部之两侧伸出。颖果长圆状披针形,棕栗色,长约2mm,胚长约为果体之半。花果期7~10月。2

生长习性喜生于向阳的石质山坡或干燥的沟谷底部,在东北草原的一些类型中也有分布。生长迅速,特别在向阳坡或草甸草原,可以形成小片单种群落,也散生在固定沙丘上。在森林区的阳坡,森林破坏和撂荒后可以大量生长,成为植被演替的一个阶段——根茎禾草阶段。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上也可以生长良好。耐盐碱性差。2

分布范围兴安北部、岭东、燕山北部、辽河平原、科尔沁、兴安南部、岭西、呼锡高原、鸟兰察布、赤峰丘陵、阴山、阴南。1

产地产量产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大青山。产量较少。1

采集加工夏、秋季釆收,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1

化学成分一千克开花期的大油芒,含有水分74g,干物质926g,粗蛋白质50.5g,粗脂肪17g,粗纤维298.8g,无氮浸出物576.3g,粗灰分57.4g,可消化蛋白质32g以及总能量4.12Mcal。

应用观赏可孤植也可成片种植,应用于山坡、路旁、林荫之下、岸边,或植于庭园。3

饲用大油芒是一种比较高大的牧草,可以放牧也可收割,营养成分中等。早春草质幼嫩,马、牛、羊均最喜食,随着粗纤维的增加,适口性降低,到晚秋草质变硬,马、牛、羊很少采食。植株高大,产量很高,每公顷可产青草3750~5475kg。收割应在花前期进行,因基部茎粗老,留茬高度一般以10cm为宜。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