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双线嗜粘液蛞蝓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双线嗜粘液蛞蝓指的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属柄眼目,蛞蝓科的一种生物。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河南、新疆、北京等地。主要为害蔬菜、花卉、草莓、农作物、食用菌等。

简介双线嗜粘液蛞蝓,体裸露,柔软无外壳,外套膜覆盖全身。呼吸孔圆形,位于触角后3毫米处,全身灰白或淡黄褐色,背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条由黑色斑点组成的纵带,体前端较宽,后端狭长。尾部有脊状突起。有蓝褐色触角两对。足肉白色,粘液乳白色。伸展时体长35—37毫米,宽6一?毫米。卵圆棱形,透明1。

形态特征成体裸露,柔软而无外壳。体前端较宽,后端较狭长,灰白色或浅黄褐色,伸展时体长35~37 mm,宽6~7 mm。卵为椭圆形,胶质状,半透明,有光泽,卵粒外有粘液物将卵粘在一起。幼虫与成虫相似,较小。

生活习性一年繁殖一代,活动的最适温度为15℃-25℃,产卵的适宜温度比平时活动的适宜温度低4℃-5℃。当地温平均稳定在9℃以上、土壤湿度在75%左右时适于其产卵,卵多产于土壤缝隙中。蛞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晴伏雨出,白天躲藏在阴暗潮湿的草丛、枯枝、落叶、石块、砖块、瓦砾下边,夜晚和阴雨天外出活动进行危害。

发生规律该蛞蝓1年繁殖1~2次。喜栖息于潮湿、多腐殖质的农田、果园、庭院的草丛、石块下和洛叶下。白天躲在荫蔽处,夜间爬出取食,雨后或阴雨天日间亦活动,常见群集觅食。在烟田烟草害虫喜为害烟株上部叶片。成体产卵于湿润的表土下,卵粘着成块,每块有卵10余粒。卵粒如暴露在日光下或干燥空气中,会很快爆裂。若土壤千燥,卵亦不能孵化2。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①烟草苗床最好选择向阳、排水良好、远离菜园的沙质壤土处。如近邻有虫源,可用石灰在苗床边设置隔离带。

②播种与移栽前翻土,暴晒灭卵。

③利用菜叶或绿肥在田间分散成小堆晚间诱集,然后捕杀。

④清晨在田间人工捕杀

(2)药剂防治:

①用6%密达颗粒剂,傍晚均匀撒于烟株附近地面,每公顷用量5kg(可拌干细土或细沙撒施);或在移栽大田时,每株根部十表撒施6~10粒药粒。

②用蜗牛散300g、砂糖100g、砷酸铅(或砷酸钙)300g,混合后拌入磨碎豆饼4kg,加适量水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布烟地。

③用灭蛭灵(10%硫特普和30%散敌畏混合制成)800~1000倍液喷杀。

④用70%百蠓杀可湿性粉剂380g/公顷稀释喷雾或制成毒土撒施2。

(3)其他防治:

①搞好房内外的环境卫生,清除砖块、石块、枯枝落叶和杂草等,地面上撒一层石灰粉。.

②根据蛞蝓昼伏夜出、晴伏雨出,夜晚或阴雨天危害菇体的规律,进行人工捕杀。

③药物诱杀。用砷酸钙与饼糠制成毒铒于傍晚撒于菇房附近。

④在经常出入处喷洒5%的煤酚皂溶液,防治效果良好。身体柔软,裸露、无外壳,外套膜覆盖全身。活体长35一37毫米,宽6一7毫米。体为灰白色或淡黄褐色、背部中央有一条黑色斑点所组成的纵带,两侧也各有一条色带、并有细小的黑色斑点,较背部者色深。身体前端较宽,后端狭长。尾部有一嵴状突起。触角两对,前一对短,后一对长。呼吸孔呈圆形,在体右侧距头部约5毫米处,右侧的一条色带从下方绕过呼吸孔。嗻面为肉白色,粘液为乳白色。

|| ||

(1)农业防治:

①烟草苗床最好选择向阳、排水良好、远离菜园的沙质壤土处。如近邻有虫源,可用石灰在苗床边设置隔离带。

②播种与移栽前翻土,暴晒灭卵。

③利用菜叶或绿肥在田间分散成小堆晚间诱集,然后捕杀。

④清晨在田间人工捕杀

(2)药剂防治:

①用6%密达颗粒剂,傍晚均匀撒于烟株附近地面,每公顷用量5kg(可拌干细土或细沙撒施);或在移栽大田时,每株根部十表撒施6~10粒药粒。

②用蜗牛散300g、砂糖100g、砷酸铅(或砷酸钙)300g,混合后拌入磨碎豆饼4kg,加适量水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布烟地。

③用灭蛭灵(10%硫特普和30%散敌畏混合制成)800~1000倍液喷杀。

④用70%百蠓杀可湿性粉剂380g/公顷稀释喷雾或制成毒土撒施2。

分布为害该蛞蝓分布广,黑龙江、新疆、河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区均有分布。为害烟草、棉花、油菜、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蔬菜以及苗木等作物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