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朱顶红花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朱顶红1,又名君子红、朱顶兰、孤挺花,原产秘鲁,世界各地广泛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能安全越冬。生长环境要求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土壤需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喜阳光,但光线不宜过强。喜湿润,但畏涝。朱顶红不仅可以盆栽,还可以水养。水养的朱顶红会在水盆中长出洁白的根须,映衬在翠绿的花叶和鲜艳的花朵,使整株植物格外好看。

简介朱顶红是一种石蒜科的单子叶多年生植物,有肥大的鳞茎,叶子在枝杆两侧对生,叶片肥厚且富有光泽,一般先花开后长叶,花朵硕大,颜色艳丽,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性花卉1。

朱顶红又称朱顶兰,原产于巴西和秘鲁一带,如今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欧洲的朱顶红产量也不小,70年代开始在中国南方栽种。朱顶红的外形很像君子兰,所以也被叫做“君子红”。

朱顶红不仅可以盆栽,还可以水养。水养的朱顶红会在水盆中长出洁白的根须,映衬在翠绿的花叶和鲜艳的花朵,使整株植物格外好看1。

形态特征地下鳞茎球形。叶着生于鳞茎顶部,4~8片呈二列叠生,带状。 花、叶同发,或叶发后数日即抽花葶。花葶粗壮而中空,扁圆柱形,高 出叶丛。近伞形花序,花大,漏斗状,花径10~15cm红色或具白色条 纹,或白色具红色、紫色条纹。蒴果近球形,种子扁平,黑色。

生长环境生长环境要求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土壤需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喜阳光,但光线不宜过强。喜湿润,但畏涝。

分布范围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美洲。

繁殖常用分株和播种繁殖。分株繁殖,于2~3月换盆时进行,栽植时鳞茎顶部稍露出土面。播种繁殖在6~7月采用室内盆播,播后20天发芽,播种至开花需3~4年。

栽培露地栽培选择地势高、干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园地,翻耕作畦。初栽时少浇水,出现花茎和叶片时可增加浇水量。生长期每10天施肥1次,花苞形成前,增施1次磷钾肥。花后继续供水供肥,使鳞茎健壮充实。鳞茎露地越冬时,稍加覆盖。若采收种子,应进行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

盆栽:宜选用较大的鳞茎,花盆15~20厘米,4月上盆,6月可开花,9月上盆,翌年2~4月可开花。莳养要点:

① 喜温暖、湿润,忌阳光直晒,不耐寒。

② 盆裁,选用含腐殖质的肥沃土壤、拌以细沙为适宜。

③ 盆底要铺沙砾,有利于排水,鳞茎应稍露出土面。

④ 放置于半阴处,避免阳光直晒。

⑤ 生长和开花期,宜追施2~3 次稀薄肥水。

⑥ 鳞茎休眠期,浇水量减少至维持鳞茎不枯萎为宜。

⑦ 夏季若没遮阴或通风不良,球根易腐烂。

⑧ 叶片发黄是缺铁或水分太多引起。

⑨ 夹箭或不开花的影响因素,是肥料、水分、温度。

开花后注意事项①施肥。开花后要继续施液肥1~2次,肥料应选用复合肥为好,或增施磷、钾肥,有利鳞茎与种子的生长;

②水分。不需要经常浇水,基质以偏干些为好;

③盆栽的朱顶红花后要移至半阴、通风较好的凉爽环境中养护2。

病虫害朱顶红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斑点病和线虫病。斑点危害叶、花、花葶和鳞茎,发生圆形或纺锤形赤褐色斑点,尤以秋季发病多。应摘除病叶;栽植前鳞茎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2小时,春季定期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病毒病致使朱顶红根、叶腐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线虫主要从叶片和花茎上的气孔侵入,侵入后引起叶和茎花发病,并逐步向鳞茎方向蔓延。鳞茎需用43℃温水加入0.5%福尔马林浸3~4小时,达到防治效果。虫害有红蜘蛛危害,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杀3。

朱顶红红斑病朱顶红常发生的病害为红斑病,叶尖、叶缘、叶面均可感病,发病初期出现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至红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隆起,并出现明显的纹路。病部干缩凹陷,枯黄,呈斑驳状,最后变为灰白色,上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防治方法有及时彻底清除病叶并销毁,以减少侵染源;发病期间用多菌灵600~800倍液防治,连续喷施数次。

朱顶红黄斑病朱顶红入夏后叶尖会出现黄斑,而后向下蔓延,用庆大霉素涂揩亦无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有的朱顶红叶色是常绿的,也有绿中带黄斑条的,俗称“金边朱顶红”,如果叶色是这样的,生长又比较平滑正常,那就不是什么病症;如果从叶尖开始向下逐步枯焦,就是得病了。造成病害的原因:

① 烈日曝晒,盆土又经常过湿。

② 施入了未经发酵腐熟后的“过肥”或纯磷质肥。防治方法:朱顶红不应放在烈日下曝晒,盆土不应经常浇水,不能施入未经发酵腐熟的肥料,不能施纯磷质肥。

主要价值朱顶红顶生漏斗状花朵,花大似百合,花色鲜艳。适宜地栽,形成群落景观,增添园林景色。盆栽用于室内、窗前装饰,也可作切花。在欧美朱顶红还是十分流行的罐装花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