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供氧强度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供氧工艺参数是转炉炼钢的重要参数,包括供氧压力、供氧强度、喷头结构和氧枪高度控制等,它影响着钢水的搅拌程度、脱碳速度、升温速度、造渣速度、渣中TFe含量及磷分配比、氧气消耗等,并对转炉冶炼的平稳进行有重要作用。提高供氧强度能加快脱碳速度,缩短每炉钢的供氧时间,减少氧气消耗,降低吨钢成本,提高产能,使转炉冶炼与连铸浇铸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拉速连铸的作用。在提高供氧强度的同时,需考虑管道压力损失,重新确定合适的氧枪枪体直径、喷头喉口直径、喷孔夹角、喷孔数目、喷孔布置、马赫数、氧枪冷却水流量、滞止压力等参数,以稳定操作,保证冶炼效果1。

供氧强度的确定供氧强度是转炉炼钢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向熔池中每1吨钢水(或钢铁料)的供氧量。为确定供氧强度,需先求出每吨钢铁料的用氧量。按化学反应求出每吨钢铁料中碳、硅、锰、磷、铁的氧化需氧量,然后再根据氧气的纯度和氧气利用率进行修正,最后扣除冶炼过程加入的铁矿石或氧化铁皮带入的氧,即得出每吨钢铁料的实际用氧量。

供氧强度大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转炉的喷溅情况,同时还应考虑原料状况、冶炼钢种、炉容比、转炉排烟能力等条件。通常应在基本上不产生喷溅的情况下使用较大的供氧强度。提高供氧强度可以成比例地缩短转炉吹氧时间。

自1997年以来,钢铁研究总院与各大钢厂合作,在提高转炉供氧强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国中、小型转炉供氧强度平均为3.75m³/(min· t),大、中型转炉的供氧强度在2.6 ~ 3.6m³/(min· t)。

提高供氧强度对转炉冶炼的影响1 氧气射流与熔池的作用

氧射流冲击到熔池液面上,当这个冲击力大于维持液面静平衡状态的炉内压力时,就会把钢水挤开而形成凹坑。氧射流对熔池搅拌作用的强弱和均匀程度用凹坑深度(冲击深度)和凹坑面积(冲击面积)来衡量。冲击深度取决于氧射流冲击液面时的速度和密度。

在转炉装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供氧强度意味着氧气流量的增加。对于相同喷孔数目、相同尺寸的氧枪喷头,在同一枪位下,氧流量的增加使得氧射流(滞止点处)中心轴线上的速度增加,从而加大了射流对熔池的冲击深度。对于喷孔数目不同的氧枪喷头,在相同枪位、相同总喷出量时,喷孔数目的增加会使中心流股的衰减速度加快,射程变短,从而减小射流冲击力,降低对熔池的冲击深度。

另外,提高供氧强度能增加氧射流对熔池的搅拌能量,缩短熔池混匀时间,增强吹炼过程中渣钢之间的乳化过程 ,改善熔池反应动力学条件,使得炼钢反应更接近于平衡状态,降低吹炼终点碳氧积,提高钢水质量。

2 脱碳速度

转炉内钢水氧化反应速度几乎和供氧量成正比例增加。在相同的供氧强度下,前期的脱碳速度主要与铁水硅含量和铁水温度有关,铁水硅含量和铁水温度越高,脱碳速度就越快;中期的脱碳速度差别不大。提高供氧强度一方面会使硅、锰的氧化加速,熔池温度得以迅速提升,使得脱碳反应提前并加快,吹氧时间减少。另一方面,碳氧激烈反应产生大量CO气泡,使渣被乳化成为高度弥散系统,吹炼反应达到非常迅猛的程度,脱碳速率和升温速度大幅升高。在脱碳期,脱碳速率达到最高且不随时间变化,这时供氧是脱碳的限制性环节,只要增大供氧强度,脱碳就可以加速。由于供氧强度的提高,吹炼过程中会出现渣液面上涨,增加了喷溅的可能性,但只要保证脱碳反应能平稳进行,尤其是对于冶炼含磷钢种,如耐候钢,由于过程渣量少,吹炼过程就能保持稳定。

3 成渣速度及脱磷、脱硫效果

国内很多钢厂还未采用转炉双联法脱磷炼钢工艺,因此转炉承担着脱碳、脱磷、脱硫的任务,特别是冶炼中磷铁水,转炉的脱磷任务更重,因此要确定合适的造渣制度,快速成渣。提高供氧强度后,一方面单位时间内供氧量增加,另一方面对熔池的冲击深度提高、搅拌条件改善,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看,都有利于硅、锰氧化反应向右边进行,从而使得硅、锰氧化和熔池升温速度加快,有助于石灰等造渣料的熔解和传质,减少渣中未熔石灰,快速形成具有适当的碱度、过热度、氧化性和流动性的炉渣,促进渣—钢之间的反应,从而具备良好的脱磷、脱硫能力。

对于40t转炉,在提高供氧强度后,吹氧3min时炉渣碱度可以达到1.5 ~ 2.0,在CaO-SiO2 -FeO三元相图中,已进入硅酸二钙饱和区,炉渣岩相组成中2CaO· SiO2 可达50%,镁橄榄石(Ca3MgSi2O4)30%~ 35%,RO相约为10%,TFe大于10%。吹炼中期,炉渣碱度上升到2.55,渣中氧化铁含量适当,炉渣仍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吹炼末期,炉渣碱度上升到3.35,炉渣在三元相图中进入硅酸三钙区域,矿物组织主要是2CaO· SiO2 (30% ~ 35%),3CaO·SiO2(35% ~ 40%),RO相(15%左右)。这表明,提高供氧强度后,成渣速度加快,冶炼全程炉渣能保持较高的碱度和流动性,具有较强的脱磷、脱硫能力。

梅钢也对供氧强度提高后的脱磷效果进行过研究。冶炼含磷耐候钢时,供氧强度调整前,转炉终点磷含量均值为0.087 8%,供氧强度调整后,终点磷含量均值为0.088 8%,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冶炼含磷耐候钢而言,供氧强度的提高对于终点磷含量的影响不大。

4 熔池升温速度

由于提高供氧强度后,Si、Mn、C等元素的氧化反应加快,使得熔池升温速度发生变化,因此会对冷却剂的加入时机和转炉的平稳冶炼产生影响。

全炉吹炼过程中平均升温速度为34.6℃ /min,普通供氧强度的升温速度为25 ~ 30℃ /min。在高供氧强度吹炼时钢水过热度仍处于正常范围。升温速度的提高有利于化渣、废钢熔化和加速熔池化学反应。

5 氧气消耗

供氧强度的提高使得熔池升温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对熔池的搅拌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氧气的利用率。梅钢炼钢厂把氧气流量从30 000m³/h增加到31 500m³/h后,氧气消耗量平均每炉减少93.94m³。

6 对炉龄的影响

在高供氧强度吹炼时,转炉吹炼时间缩短,热效率提高,减少渣、钢对炉衬的侵蚀。另外,供氧强度的提高使得起渣早、渣化得透,改善了造渣条件,也有利于提高炉龄2。

总结(1)提高供氧强度,能缩短吹炼时间,增加转炉钢产量。

(2)提高供氧强度会对转炉的冶炼过程产生影响。高供氧强度吹炼时,能强化氧射流与熔池的作用,加快脱碳速度、成渣速度和熔池升温速度,减少氧气消耗。

(3)冶炼含磷耐候钢时,供氧强度的提高对于终点磷含量的控制影响不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