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重口弓鱼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中文名:重口弓鱼,学名:Racoma davidi,英文名:David’s schizothoracin 。 为鲤科弓鱼属的鱼类,俗名重口细鳞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1

别称地方名:重唇细鳞鱼,重口细鳞鱼,细甲鱼。

曾用名:重口弓鱼。

外形特征体长,稍侧扁,头呈锥形,口下位,呈马蹄形。上下唇为肉质,肥厚,下唇分3叶;较小个体的中间叶明显,较大个体中间叶极小,被左右下唇叶所遮盖;左右两叶宽阔,成为后缘游离的唇褶。唇后沟连续;下颌内侧轻微角质化,但不成为锐利角质缘。须2对,约等长或颌须稍长,吻须达到眼前缘或超过,颌须末端超过眼的后缘。鳞细小,排列整齐,胸部和腹部有明显的鳞片,臀鳍和肛门两侧具有覆瓦状的较大鳞片,鳃孔后面侧线之下也有数片大鳞,鳃孔后面侧线之下也有数片大鳞。背鳍刺弱,但后缘具有锯齿。体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在部分较小的个体中上部出现有黑色细斑,尾鳍淡红色。在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有白色的珠星

经济价值此种鱼肉质肥美,富含脂肪。生长较快,个体也较大,一般可长至1-3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产量丰富,在产区的产量仅次于齐口裂腹鱼。在雅安一带,与齐口裂腹鱼统称“雅鱼”,与齐口裂腹鱼同以“雅安砂锅鱼头”而闻名四方。除肉可食用外,其卵虽有毒,煮熟后也可食。系长江上游各支流水系中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当地发展中小型水体养殖业的放养对象。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藏达江、四川巴塘、云南石鼓、富民等金沙江水系、四川芦山、雅安、灌县等岷江水系、甘肃武都嘉陵江水系及贵州黔西乌江水系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西部1。

生活习性平时多生活于缓流的深处,摄食季节在底质为沙和砾石、水流湍急的环境中活动。秋后向下游动。在河流的深坑或水下岩洞中越冬。

食性以动物性食料为主,几乎90%都是水生昆虫和昆虫幼体,也吞食小型鱼类(如平鳍鳅、条鳅)。

生殖产卵期一般在8月~9月,产卵于水流较急的砾石河床中。在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白色珠星。性成熟雌鱼的Ⅳ期卵巢为长袋形,卵粒为橙黄色。

分布长江上游的嘉陵江、岷江和沱江水系的峡谷河流中。经济意义:此鱼肉质肥美,富于脂肪。一般捕捞个体为12kg捕捞最大个体可达10kg。在嘉陵江和岷江沿岸是重要经济鱼类,产量仅次于齐口裂腹鱼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