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狷羚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狷羚,拉丁学名:Alcelaphus buselaphus (Pallas, 1766),英文名:Red Hartebeest,指的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狷羚亚科狷羚属的一种生活在草原地带的羚羊,出没在西非、东非、南非等地区。它也是归入狷羚属的动物。

简介狷羚是狷羚属动物中的一种,原来生活在摩洛哥至埃及和巴勒斯坦,但这一地区已经消失。分布于塞内加尔向东至索马里和坦桑尼亚北部,向南至南非和安哥拉南部,栖息在非洲干燥的平原和草原上。

狷羚喜群居,通常成群4 - 15只,有时可达30只,甚至数百只。在东非它们有时与斑马在一起。老年雄羚可能独栖,年轻雄壮的雄羚们自成一群。强壮的成年雄羚则率领雌羚及其幼羚一起活动,并保卫自己的领域,它经常站在高处看护群组和了望是否有敌害走近。它们在清晨和接近傍晚时觅食,食物主要为草类。午间天气炎热时在阴凉处休息。它们对水的适应性很强,可以每天喝水,也可以数日不饮水。它们的步伐看来有些笨拙,可是根据沙勒博士报告,它们奔跑的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70-80公里。孕期214-242天。寿命11 - 20年。

李氏狷羚是狷羚属两种动物中的另一种,分布于坦桑尼亚、扎伊尔东南部、安哥拉东南部、赞比亚、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体形与习性都与狷羚相仿1。

外形特征狷羚是大型羚羊,它的特点是面窄而长,肩部比臀部高,形成一个坡度。雌、雄均有角,角上有明显的环形棱。体长1. 5-2. 45米,尾长30-70厘米,肩高1.1 - 1.5米,体重100-925千克1。

雄性较大。雄性狷羚为深褐色,雌性则为黄褐色。雄性及雌性狷羚的角的形状也是先向外曲,再向前,并且向后尖。角的长度可达70厘米。2

分布范围分布在西非、东非、南非。2

生活习性生活在草原或一些灌木林地,以短草为食物。它们是日间活动,在早上及黄昏时段觅食。群居,数目约5~20头,有些甚至达到350头的数目。族群由一头雄性狷羚所带领,领袖的狷羚是经过打斗而产生的。2

生长繁殖狷羚怀孕期约240日(8个月),通常是单胞胎。主要的天敌有:狮子、豹、野狗、鬣狗、非洲豺狗等。

狷羚寿命大约16岁。2

保护级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保护依赖(CD)2

岩羚、狷羚、飞羚的区别岩羚与其他羚羊类的不同处是:它的蹄瓣很小,落地点儿更小,有很窄的一点儿地方就能立稳脚跟,并能在岩石间跳来跳去,寻找着岩石缝中可以进口的东西。

岩羚的弹跳力极强,可以一跃而跳上6米高的绝壁,也可以从岩石上一跃而下落到10米左右的平地上。雄性有角,角不长,与耳朵的长短差不很多。一般情况下成对生活。

狷羚与岩羚长得全不一样,雄性有角,但它的角与羚牛的角相似,带有环状。由雄性为家长,统领自己的妻子儿女。狷羚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不能没有水,喝水时走固定路线,能踩出一条小路。狷羚办事很认真,打斗时,不说赶跑了算是胜利者,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往往体弱者战死,成了肉食动物的晚餐。它们在太阳还没出来时,雄性就带着家小寻找早餐,一天中吃啊吃,太阳落山,赶紧回家。

非洲草原的白蚁能筑成很高的巢,狷羚会把前脚蹬在白蚁的巢上向远处观望,看看有没有危险。它们观察的频率是很高的,狷羚一个又一个连着去观望,光怕危险随时降临,也怕狮子突然袭击。狷羚决不打无准备之仗,值得赞扬。

飞羚也生活在非洲,飞羚的角很特别,飞羚只限雄性有角。飞羚的角先向两边撇,再向中间靠,再向两边撇,犄角上长有众多的环。它的眼睛有白眼圈,从后面看它的屁股上有两条斑纹,非常醒目。飞羚跳远的能力十分强,跃而跳10米远,这么远的距离是在着急的时候才跳出的高纪录。逃命时不但跳得远,也蹦得高,遭到猎豹袭击时,时速为90公里,真够快的,快赶上火车了。

飞羚与众不同的还有,它们会大声吼叫,以此招呼同伴或吓唬敌人3。

亚种分类狷羚下,有以下7个亚种:

北非狷羚(Bubal Hartebeest,学名为Alcelaphus buselaphus buselaphus,已绝种。)

披红狷羚(Red (Cape) Hartebeest,学名为Alcelaphus buselaphus caama。)

柯氏狷羚(Coke Hartebeest,学名为Alcelaphus buselaphus cokii。)

Lelwel Hartebeest,学名为Alcelaphus buselaphus lelwel。

Western Hartebeest,学名为Alcelaphus buselaphus major。

Swayne Hartebeest,学名为Alcelaphus buselaphus swaynei。

Tora Hartebeest,学名为Alcelaphus buselaphus tora。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