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川街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川街龙是蜥臀目、蜥脚型亚目、蜥脚类、真蜥脚类下的植食性恐龙。主要分布与侏罗纪中期的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老长箐村,于2000年被发现,因在川街地区被发现而得名1。川街龙是一种大型恐龙,据挖掘出来的川街龙股骨化石与肱骨化石来看,古生物学家推测它们的身长在24米以上。它们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较大恐龙之一。

简介含义( meaning)→ 来自川街地区的恐龙;

发现时间:2009年;

模式种( type species)→ c. anaensis 阿纳川街龙;

时代( period)→ 侏罗纪中期;

分布( found in)→ 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老长箐村;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27米;

发现者( discoverer)→ fang,pang,lu,zhang,pan,wang,li & cheng,2000。

基本信息丛林之中,一只食肉恐龙在川街龙们的周围蠢蠢欲动。川街龙们由于正在寻找新鲜的树叶而放松了警惕,但是碍于川街龙巨大的身形,食肉龙并不敢只身向前,只能在观望一阵后离去。沧海桑田,日月变迁,曾经令食肉龙都望而生畏的川街龙,如今只有留在中国云南省的十余具珍贵的化石2。

街龙属蜥督目、蜥脚类下的植食性恐龙,主要分布于侏罗纪中期的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老长等村,于2000年被发现,因在川街地区被发现而得名。

川街龙是一种大型恐龙,据挖掘出来的川街龙股骨化石与肱骨化石来看,古生物学家推测它们的身长在24米以上,这真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了。它们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较大恐龙之一3。

物种学史一号化石点:

一号化石点保护房位于老长箐村村后的山坡约300米处,为一长方型的混凝土砖房,长20米,宽15米,三面墙壁全封闭。只剩下正面约5米宽的金属卷帘门,引人遐思。开启卷帘门,西向纵卧着8具较为完整的川街龙化石,其中一条川街龙的股骨化石长1.3米,肱骨长1.2米,其粗处直径近30厘米;体型最大的一条川街龙,其一根肋骨长度超过2米。专家估计,这条恐龙生前体长在24米以上,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较大恐龙之一。而8条恐龙化石所占面积仅220平方米。

美国恐龙研究专家肯斯·瑞格比教授说: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发现如此多的化石,无可辩驳地证实了禄丰川街是世界上已知恐龙化石最集中、最丰富、研究价值最高的地方。特别是在同一地点发现早侏罗、中侏罗两个时段的恐龙化石群,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8具恐龙化石散卧在100多平方米倾斜的泥岩层上,除此之外,还有5个共生的蛇颈龟化石。也许你会感到奇怪,恐龙怎么会和乌龟呆在一起?董枝明教授解释了这个疑问:这片土地以前是潮湿的沼泽和小山包,上游的恐龙死亡之后,随着偶发的山洪冲积到下游,和蛇颈龟的残骸掺杂在一起,被泥沙掩盖,深埋于地宫,直到现在才重见天日。

二号化石点:

二号化石点位于老长箐村村后的小道上,其实只是深深的一个挖掘坑,长时积水,里面了埋藏着一具大型川街龙,禄丰博物馆新近陈列的化石都来自此地。作为晚辈的川街龙,比大洼龙更加高大,学者们用了个相近化石产地的恐龙颈骨进行比较,发现了这一事实:大洼龙为9块,武定龙为13块,川街龙达到19块,它的体长已超过27米,与四川自贡的马门溪龙相近。

2003年,在董枝明教授的主持下,云南省拨下经费把此恐龙山部份化石层上方的围岩清除掉,也因着2004年要的日本中国恐龙展,二号化石坑又开始发掘了,每一天都有令人兴奋的大块恐龙骨骼画是出土,原本那只估计27米的阿纳川街龙,以前只取出了一块肩胛骨和腰带,如今,一只爪子出土了,大腿骨也露出来了,二米多的肋骨,也可看到两根,它的真实面貌,就在铁锤凿子敲打声中,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渐显露出来。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