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橙指的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蔷薇亚纲(Rosidae),无患子目(Sapindales),芸香科(Rutaceae)的植物。常绿小乔木,高2~3米树冠中等大,圆头形或半圆形。分枝多,无毛,小枝呈扁压状的棱角,无刺或稍有刺。化州橙生长健壮,秋梢是结果母枝,丰产稳产,可在气温较高的南亚热带种植,适当发展。
简介原产于广东省化州,广东省湛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有栽培。树冠呈不规则圆头形,枝梢粗壮、开张。果实圆球形或扁圆形,单果重150~160克,果色橙黄。可食率75%,果汁率50%~55%,可溶性固形物11%~13%,糖含量8511.5克/100毫升,酸含量0.6~0.7克/100毫升,果肉细嫩,汁多化渣,具香气,品质优。惟种子多达10粒以上。可鲜食,更适合加工橙汁1。
形态特征化州橙常绿小乔木,高2~3米树冠中等大,圆头形或半圆形。分枝多,无毛,小枝呈扁压状的棱角,无刺或稍有刺。叶退化呈单叶状:叶柄长0.8~1.8厘米,叶翼窄,宽2~3毫米,和叶交结处有显明的隔痕;叶片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波状锯齿;革质。花萼杯状,3~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窄尖;花瓣4~8,通常为5,长椭圆形,长达1.5厘米,宽0.7厘米;雄蕊多数,花丝常数簇愈合着生在花盘上;子房上位,10~13室,每室有胚珠4~8枚,子房近球形。花柱粗大,常早落。果大,径长7~9厘米,圆形至长圆形,果皮淡黄、橙黄或淡血红色,较韧滑。油泡平生微突,果肉橙黄色至血红色,柔软多汁、有香味。果皮与果肉不易分离。果心小而充实。种子多、少或无,因品种而异,卵形或长圆形,多胚,白色。染色体2n=18,也有三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果实含有大量的糖和一定量的柠檬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高,色、香、味俱佳,是鲜食用的优良果品。甜橙丰产稳产性强,在中国每公顷约产30-40吨。
果近圆球形或略扁圆形,果顶有时有不从明显的环圈,橙黄色,油胞凸起,果心实,果肉嫩,汁多,化渣,酸甜适度或偏酸;种子少数,有斜或横肋纹。属低糖高酸类,经贮藏后,糖分增高。2
生长环境化州橙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宜温暖、不耐寒、较耐阴,要求土质肥沃,透水透气性好。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的地区。甜橙枝梢和种子萌芽最低温度13℃,枝梢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3-31℃,37-38℃时停止生长。空气相对湿度,是脐橙引种成败的关键。世界上脐橙现有3种生态类型:低湿或中湿(相对湿度50-60%)品系,如华盛顿脐橙、汤姆生脐橙,奉节72-1脐橙(四川)等;高(相对湿度80%)品系,如Greathead、Dream、眉山少核华脐(四川)等;中间类型品系,如罗伯逊脐橙、Taxas、Caeter等。甜橙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在pH5.0-8.5范围内均可种植并能丰产,而以pH6.0-6.5,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为好。
化州橙留树保鲜方法化州橙成熟期在11月,鲜果上市集中,又因果实含酸量较高,旺季销售价低于其他品种。广西国营新光农场研究的化州橙留树保鲜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可延长采收期63~75天,稳果率达95%以上,果实品质也得到改善,色泽鲜艳,果汁充盈,糖分增加,风味转甜,维生素C含量提高。曲于推迟至翌年春节水果淡季上市,可大大增加收益3。
分布范围化州橙原产广东化州。广东湛江和广西南部栽培较多。其主要特点:树冠呈不规则圆头形,枝梢粗壮、开张;果实圆球形或扁圆形,单果重150~160克,果色橙黄,可食率75%,果汁率50%~55%,可溶性固形物10%~13%,糖含量9~12克/100毫升,酸含量0.6~0.9克/100毫升。果肉细嫩,汁多化渣,种子10粒左右或更多。果实11月中、下旬成熟。果实耐贮运,可鲜食,也可加工果汁。化州橙生长健壮,秋梢是结果母枝,丰产稳产,可在气温较高的南亚热带种植,适当发展。
品种类群在柑橘类中,甜橙品种最丰富,全世界品种达400个以上。按成熟期可分为早、中、晚熟。一般分普通甜橙、脐橙和血橙。根据果实的形状和特点,可分为以下4个品种类群:①普通甜橙。果一般为圆形,橙色,果顶无脐,或间有圈印。是甜橙中数量最多的种类。②糖橙。又称无酸甜橙,果形与普通甜橙相似。因含酸量极低,果汁含量达到适当程度时即可采收、上市,是极早熟的甜橙
品种。在地中海沿岸和巴西等地有少量生产,供应地方市场。③血橙。果肉及果汁全呈紫红色或暗红色。果肉细嫩多汁,具特殊香味,地中海地区是其起源地和主产地。④脐橙。特征为果顶有脐,即有一个发育不全的小果实包埋于果实顶部。无核,肉脆嫩,味浓甜略酸,剥皮与分瓣均较容易,果型大,成熟早,主要供鲜食用,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良种。美国于1870年从巴西引入华盛顿,逐渐培育成名种“华盛顿橙”。现以美国、巴西、西班牙、南非、澳大利亚和摩洛哥等为主产地。中国甜橙的主栽品种多属普通甜橙类型。其中重要品种有原产广东的“新会橙”、“柳橙”(“暗柳橙”是最优品系)、“香水橙”(又名“叶橙”、“水橙”)和“雪柑”,原产四川的“锦橙”和“先锋橙”,以及原产湖南的“大红甜橙”,原产福建的“漳州橙”(原名“改良橙”,又名“红肉橙”)等。此外,还有由美国引进的“哈姆林橙”、“伏令夏橙”、“华盛顿脐橙”和“路比血橙”(又名“红玉血橙”)等。
化学成分化州橙果实含黄酮甙、内酯、生物碱、有机酸等。黄酮甙中有橙皮甙、柚皮
芸香甙、异樱花素-7-芦丁糖甙、柚皮素-4'-葡萄糖甙-7-芦丁糖甙、柚皮甙、柠檬素-3-β-P-葡萄糖甙和O-D-木糖基牡荆素。内酯中有双内酯苦味成分柠檬苦素即黄柏内酯及其衍生物柠檬苦素酸单内酯。生物碱为那可汀。有机酸中主要为柠檬酸和苹果酸。另含根皮酚-β-D-葡萄糖甙及糖类、维生素、钙、磷、铁等。 果皮还含挥发油1.5~2%,其主要成分为正癸醛、柠檬醛、柠檬烯和辛醇等。
繁殖及砧木多用嫁接繁殖。砧木主要用酸橘和红橘,中亚热带地区主要用红橘和朱橘,北亚热带地区主要用枳、枳橙和宜昌橙,沿海盐碱地区主要用构头橙。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