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被是着生在花托的周围或边缘的扁平状结构,是花萼(calyx)和花冠(corolla)的总称。有的花被虽然有两轮或两轮以上,但内、外瓣片在色泽等方面并无明显的区分,称为同被花,它们的每一瓣片称为被片(iepal)),如百合和丝兰的花。1
释义若花被片有两轮或两轮以上的花,或花被片逐渐变化,不能明确区分花萼和花冠的花,统称同被花。2常见植物有百合科、木兰科的植物(如百合、君子兰等)。
形态特点花被片有两轮或两轮以上;
花萼和花冠相似,不能明确区分。
代表物种玉兰MagnoliadenudataDesr.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徒长枝叶椭圆形,长10-15(18)厘米,宽6-10 (12)厘米,先端宽圆、平截或稍凹,具短突尖,中部以下渐狭成楔形,叶上深绿色,嫩时被柔毛,后仅中脉及侧脉留有柔毛,下面淡绿色,沿脉上被柔毛,侧脉每边8-10条,网脉明显;叶柄长1-2.5厘米,被柔毛,上面具狭纵沟;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4-1/3。花蕾卵圆形,花先叶开放,直立,芳香,直径10-16厘米;花梗显著膨大,密被淡黄色长绢毛;花被片9片,白色,基部常带粉红色,近相似,长圆状倒卵形,长6-8(10)厘米,宽2.5-4.5(6.5)厘米;雄蕊长7-12毫米,花药长6-7毫米,侧向开裂;药隔宽约5毫米,顶端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淡绿色,无毛,圆柱形,长2-2.5厘米;雌蕊狭卵形,长3-4毫米,具长4毫米的锥尖花柱。聚合果圆柱形(在庭园栽培种常因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长12-15厘米,直径3.5-5厘米;蓇葖厚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种子心形,侧扁,高约9毫米,宽约10毫米,外种皮红色,内种皮黑色。花期2-3月(亦常于7-9月再开一次花),果期8-9月。3
产于江西(庐山)、浙江(天目山)、湖南(衡山)、贵州。生于海拔 500-1 000米的林中。现全国各大城市园林广泛栽培。3
材质优良,纹理直,结构细,供家具、图板、细木工等用;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配制香精或制浸膏;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早春白花满树,艳丽芳香,为驰名中外的庭园观赏树种。3
石蒜Lycorisradiata(L’Her.) Herb.
鳞茎近球形,直径1-3厘米。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花茎高约3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05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05厘米,强度皱缩和反卷,花被简绿色,长约05厘米;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4
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野生于阴湿山坡和溪沟边;庭院也栽培。日本也有。4
鳞茎含有石蒜碱、伪石蒜碱、多花水仙碱、力可拉敏、加兰他敏等十多种生物碱。4
主要价值花被着生在花托的外围,主要起保护与展示作用(吸引动物传粉)。5
花在被子植物生活史中存在的时间较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其形态结构相对保守而稳定,对研究植物分类、药材的原植物鉴别及花类药材的鉴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5
花的类型被子植物的花在长期的演化历程中,为适应生殖功能的需要在花部与花被的简化、雌雄性别分化、对称性与传粉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广泛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花。6
(一)完全花与不完全花;6
(二)重被花、同被花、单被花与无被花
花萼与花冠均存在的花称为两被花或重被花( dichlamydeous flower),如西红柿、山桃;花被2-多轮,但内、外瓣片在形态色泽等方面并无显着区分的花称为同被花( homochlamydeous),如玉兰、百合;花被仅为单轮的花称为单被花(monochlamydeous flower),该轮花被通常称为花萼,如桑、白头翁;花被完全不存在的花称为无被花( achlamydeous flower)或裸花(naked flower),如杨、柳等。6
(三)两性花、单性花与无性花;6
(四)辐射对称花、两侧对称花、双面对称花与不对称花;6
(五)风媒花、虫媒花、鸟媒花、兽媒花与水媒花。6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