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双全白环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双全白环蛇是游蛇科白环蛇属的一种爬行动物。头扁平,吻钝,头颈区别明显,最大全长雄性(740+217)mm,雌性(480+122)mm。生活于海拔1100-1700米山间林区的灌草丛中或丘陵地带。常常栖于灌木树上。夜晚活动。主食蜥蜴、蛇。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缅甸、泰国、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一般生活于高山和丘陵地区以及常栖于灌木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西部彭西。

物种分类命名人:Anderson

命名时间: 1879年

俗名:Anderson‘s wolf -snake;Banded wolf -snake

纲:爬行纲Reptilia

目:有鳞目Squamata

亚目: 蛇亚目 Serpentes

科: 游蛇科 Colubridae

属: 白环蛇属 Lycodon

种: 双全白环蛇 L. fasciatus

鉴别特征双全白环蛇全身具黑白相间的环纹,背鳞中央数行起棱,17-17-15行,眶前鳞与前额鳞相接,前额鳞不入眶。全长600-957mm1。

形态描述体形中等。吻端宽钝,头稍扁,与颈可区分。颊鳞1枚,窄长、人眶,不与鼻间鳞相接。眶前鳞1枚,甚小;眶后鳞2枚。颞鳞(2+3)枚。上唇鳞8枚,2-3-3式;下唇鳞8枚,前四对与前颏片相接。颏片2对,前、后颏片长度几相等。
背鳞17-17-15行,全部平滑或中央数行微起棱。腹鳞189-210枚(雄)、189-208枚(雌);肛鳞完整;尾下鳞双行,75-94对(雄)、68-83对(雌)。

生活时,头前部淡黑色,头后部两边有白色斑块。全身具有黑白相间的环纹,黑纹环绕全身,在体前较宽,在体后较窄,躯干部有24-40条,尾部有10-16条。幼体色斑与成体相似,但头后白斑在背面连成一块2。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国外分布于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北部)。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武夷山(福建)、麦草沟、黄连山水源林、草海、武夷山(江西)、高黎贡山、铜壁关、佛坪、螺髻山、攀枝花苏铁、滇池、蝴蝶泉、小黑山、金平分水岭、冶勒;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乌鞘岭、天台山、岷山、秦岭。

生活习性山区森林多见,树上、灌木丛中、石下均可见,性温和,不主动攻击人1。

生物学资料生物学资料:生活在高山和丘陵地区,常栖息于灌木树上。在广东采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南岭自然保护区大东山、乳阳溪头。卵生。捕食蜥蜴和蛇2。

物种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