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巨龙(学名:Daxiatitan)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的一属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甘肃省的兰州盆地,年代可能可能为白垩纪早期。目前已经发现颈椎、股骨的化石。大夏巨龙有一个长脖子,全身则长达30米的长度,使其成为我国最长恐龙之一。颈椎很可能为19枚,长度就达12.5米,仅颈部装架高度达8.7米,生前体重在70吨以上。大夏巨龙是植食性恐龙。大夏巨龙生活在丛林中;为了维持庞大身躯的能量消耗,大夏巨龙经常在丛林中游走,寻找食物资源。
形态特征大夏巨龙有一个长脖子,颈椎很可能为19枚,全身则长达30米的长度,使其成为我国最长恐龙之一。
体长28米,颈椎很可能为19枚,长度就达12.5米,仅颈部装架高度达8.7米,生前体重在70吨以上。
大夏巨龙是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甘肃省的兰州盆地。大夏巨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头部较小,脖子和尾巴较长。大夏巨龙的颈椎很可能有19节,脖子长度几乎能占到身长的一半。大夏巨龙是在中国地区发现的最长的恐龙之一1。
分布范围大夏巨龙生活在距今1.1亿年左右的白垩纪早期,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
生活习性大夏巨龙是植食性恐龙。大夏巨龙生活在丛林中;为了维持庞大身躯的能量消耗,大夏巨龙经常在丛林中游走,寻找食物资源。大夏巨龙并不“挑食”,它们的食物范围十分广泛。但它们的进食效率较低,因此,大夏巨龙的进食时间相对较长2。
考古发现发现
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距今1.1亿年左右的白垩纪。化石完整度约90%以上。长28米,仅颈部长度就达12.5米,装架高度达8.7米,生前体重在70吨以上。目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发现最大的恐龙化石。存放在甘肃省恐龙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有其1比1复制品。
化石特点
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大夏巨龙化石包括颈椎和股骨等部分,化石的完整程度达90%以上,这使得大夏巨龙的化石成为目前为止在亚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恐龙化石3。
大夏巨龙的化石非常惊人,其极大的颈椎有些类似马门溪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之一,体长13米(建设马门溪龙)至26米(中加马门溪龙),由19枚颈椎构成的脖子则可以占到身长的一半。大夏巨龙也有一个长脖子,颈椎很可能也为19枚,身长则达到近30米,这使其取代马门溪龙成为我国最长的恐龙!不过,大夏巨龙最吸引人之处并非它的长度,奥妙在其股骨(大腿骨)。大夏巨龙股骨的股骨髁呈10°对称斜面,下中一上侧部进入股骨骨干,显出强烈的外走式,也就是俗称的“外八字脚”。这就意味着大夏巨龙所留下的足迹可以与刘家峡
恐龙足迹群中的蜥脚类足迹对应起来!这解决了那些大幅度外偏足迹的主人问题,在足迹学中极为难得!“以足迹群为线索,我们在周遭发现了一个世人前所未知的恐龙动物群。”李大庆信心满满地说,“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类别、研究足迹与造迹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看来,这幕“恐龙一足迹对对碰”的大戏还远未落幕4。
重要意义炳灵大夏巨龙的发掘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恐龙之一,对研究巨龙类恐龙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