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蛛形动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蛛形动物指的是动物界中相当大的一纲,约有6万种,蛛形动物属于蛛表纲节肢动物,陆生,主要为肉食性。蜘蛛大多捕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昆虫)为生。分属11目:蜘蛛目、蝎目、伪蝎目、避日目、有鞭蝎目、裂盾目、须脚目、无鞭蝎目、节腹目、盲蛛目和蜱螨目。分布全球,从沙漠到热带雨林均有。除蜱螨外,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简介全世界大概有7万多种蛛形动物,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主要包括蜘蛛、蝎子、蜱和螨等动物,是节肢动物中的第二大类,数量仅次于昆虫。绝大部分蛛形动物都是生活在陆地上,以小动物为主要食物。蛛形纲动物通常有8条腿,躯体分为头胸部(前部与中部)和腹部(后部)两部分,具有有毒的螯肢,并常用这种螯肢向猎物体内注射消化液,等消化液将猎物液化后,就可以吸食猎物了。蝎有6条腿,两把钳子似的须肢,用来抓住猎物。多数蛛形动物为卵生,只有少数几种是胎生1。

概述头胸部有6对附肢。第1对是螯肢,有的有钳,螯肢有毒囊,螯牙中空,用以注射毒汁。第2对是触肢,在不同目中变异很大。多数雄蜘蛛的触肢是生殖器官。有的蛛形类用肺呼吸,有的用气管呼吸。许多种类的蜱和螨寄生,有毒蜘蛛和毒蝎对人有危险,有些甚至会带给人类及动物疾病,如恙虫、疥癣虫及多种壁虱,均为卫生害虫;红蜘蛛则为作物害虫。各种类在外观及体形上差异极大,有大到长达40厘米的非洲大黑蝎,也有小至生存在昆虫气管内的细螨。杂食性的螨及壁虱的习性经过特化,属于非典型的蜘蛛纲动物。半数以上寄生在各种动物身上,真正的蜘蛛种类约有4万种。

包括黑寡妇及各种蝎在内的寇蛛属分布范围从墨西哥杜兰戈、格雷罗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它们以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使其神经受损,甚至死亡2。

蛛形动物与人生的关系蜘蛛捕捉昆虫,对害虫防治方面有一定意义。如南方早春时,海南棉、桑、马尾松等树上,球腹蛛的数量很多,因此对捕食害虫起相当大的作用。蜘蛛丝北蚕丝纤细得多,在光学测量仪器以及大炮瞄准器上可作划十字和刻度线之用,不但如此,蜘蛛丝还可纺成纤维,作衣物之用。事实上法国人曾用络新妇这一属的蜘蛛丝纺织手套、床上用品等东西。只因成本高,尚未有人认真利用达一资源。我国还利用蝎子、蜘蛛仿药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裁,蜘蛛可治的病不下数十种,譬如可用蜘蛛代替垄宁医治疟疾。蛛形纲中以蜱螨目对人类的危害最大。危害农作物较严重的有棉红蜘蛛,又叫火龙,它们成群聚集在棉叶背面,刺伤叶表皮,吸食液汁,被害的棉叶出现红色,干枯脱落。除棉外,还可危害麦、豆、瓜、果树等。麦蜘蛛在我国有两种,都是春季小麦的大害,使麦叶发黄枯萎。柑桔锈蜘蛛在华南危害柑桔甚大。受害的树其叶赤色,枯萎,受害的果表皮被损坏,变为褐色,有锈斑,品质也变劣,严重的还造成落果。面粉壁虱(Aleurobius farinae)严重危害储藏的面粉和麦粒。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有疥癣虫,寄生于人体的皮肤内,形成浓泡,即所谓疥疮。为疾病媒介者如恙虫,其病原体在啮齿动物体内,经恙虫传染给人,畔恙虫病。解放前,广州市恙虫病每年都会发作,今已基本消灭。据苏联巴甫洛夫斯基的研究,苏联在垦荒时每每得到未经记载的奇异疾病,是由于壁虱(即蜱)、恙虫仁即螨)和昆虫等节肢动物把野生动物的疾病传播给人类的结果。达就是著名的自然疫源地学说。我国现在大力展开自然疫源地的研究。此外家畜,家禽等由于壁虱和恙虫的侵害而患疥螨病(或称疥癣病)。蜱还能传染牛、马、羊的血孢子病,而以牛蜱(Marga-ropus)所传染的牛血孢子虫病最为厉害,常引起重大损失。蝎子刺人可引起剧痛3。

蜘蛛纲几乎所有的成年蜘蛛都有八条腿,由于昆虫有六条腿,蜘蛛蛛可以容易地与昆虫区分开来。然而,蜘蛛也有另外两对附属物,已经适应喂养,防御和感觉知觉。第一对,这种螫角,用于喂养和防御。下一对附属物须肢,已适应于喂养,运动或生殖功能。对于避日目,这些触须相当于腿,所以这些动物似乎有十条腿。螨虫类和节腹目的幼虫只有六条腿;当他们蜕皮成若虫时,第四对通常会出现。然而,螨虫是可变的:以及八只,有六只甚至四只腿的成年螨虫。

蜘蛛蛛通过它们没有触须或翅膀的事实进一步区别于昆虫。他们的身体分为两个体节,叫前体节,或头胸部和后体节,或腹部。头胸部源自头部和胸部的融合,通常由单个未分割的甲壳覆盖。腹部以更原始的形式分割,但是不同节段之间发生不同程度的融合。它通常分为一个前胸部和后腹部,虽然这只是清晰的见于蝎子,但像蜱螨亚纲,腹部部分被完全熔化。甲尾节存在于蝎子,但它已被改为刺,同样还存在于裂盾目和须脚目中。

像所有节肢动物一样,蜘蛛具有外骨骼,并且还具有软骨样组织的内部结构,称为内皮细胞,某些肌肉群附着于其上。在盲蛛目一些甚至腹内骨钙化。

蝎纲大多数体长3~9厘米。中国最常见的东亚钳蝎。雌蝎约长5.2厘米,雄蝎4.8厘米。最小的 中东的小钳蝎仅1.3厘米,最大的非洲波蝎可达18厘米。已灭绝的石炭纪的蝎长44~86厘米。

头胸部短宽,近四边形,背面由1块坚硬的背甲包围。背甲上密布突起或纵脊,中央部位有1对大的中眼,长在眼丘上。在背甲的两前侧缘(除一些生活在洞穴和落叶层中的种类外)各有2~5个小的侧眼排成一列(东亚钳蝎每侧3个,共3对)。腹面大部分为足的基节遮住,胸板很小。头胸部由6节组成,仍保留6对附肢:1对 螯肢、1对触肢和4对步足。 螯肢小,位于背甲前缘的前方,分3节:第1节小;第2节粗壮,内末角延伸成不动指;第3节是一个末端分成双叉的可动指,它与第2节的不动指相嵌合,这些指的相对面均有齿。触肢十分强大,着生于背甲前缘的两侧,既可捕食,又可御敌。触肢分6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掌节(有一不动指,又称上钳指)和可动指(下钳指)。步足分7节: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末端有2爪。4对步足的基节互相密接形成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螯肢、触肢的基节和第1、2步足基节的 颚叶(或称内叶)包围一个口前腔。口位于口前腔的底部,正对着第2足左右颚叶相接处,它的上方是位于口前腔中部的1个发达的 上唇。第3、4基节有1个胸板(东亚钳蝎的胸板为五角形)。

前腹部一般分7节,各节短宽。背面有坚硬的背板。腹面在胸板 后方有2片生殖口盖,打开后可见一个多褶壁的生殖孔。生殖口盖后方有一横孔,功能不详。生殖口盖是由腹部第1节的附器演变而来。第2节的腹板呈短把状,两侧各连一栉状板,板的下方有成排的香蕉形齿。东亚钳蝎雌体栉状板约有16~20个齿,雄体约有19~25个齿。栉状板上有丰富的感觉器,与生殖有关。第3~7节腹板大,两侧有侧膜与背板相连,侧膜有伸缩性,与身体的肥瘦变化相适应。第3~6节腹板上各有1对气孔,共4对,内通书肺。

后腹部(即“ 尾部”)由5个圆柱形节组成,窄而长。 钳蝎的各节背中线有一凹沟,背板与腹板合成1个几丁质的环,节上一般有纵行的齿脊多条。第5节之后为一袋状尾节,内有1对白色毒腺,外面各包一层肌肉。毒腺通出细管,两管分别开口于毒针近末端上部的两侧。肛门开口于第5节腹面后缘的节间膜上。

避日目避日目动物大型,体长达7厘米。前体的背甲分两部分:一片大的前背甲,其前缘中部有一对眼;一个短的后背甲。仅第一胸节与头部愈合而成 头胸部,后三个胸节游离。腹部大而分节。 螯肢特别大,长度超过前体,分两节,组成钳。 触肢象 步足,末端有一特殊的粘附器官用于捕食。第一对步足较小,具触觉功能;其余三对行走用。第四步足下方有独特的球拍状器官可能有感觉功能。

蜱螨类蜱螨(ticks and mites)是一群形态、大小、生活习性和栖息地多种多样的小型节肢动物,有植食性的,有捕食性的,有的是其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体的寄生物。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沙漠和北极,山顶和海底,江河和温泉,在土壤中、植物、动物和贮藏物上更为常见。世界上已知的蜱螨种类约有5万种左右,有学者估计,自然界中蜱螨的种类有50万种以上。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