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 Zool. Soc. Lond., 610-6132
模式产地新疆南部莎车 (Shache, S. Xinjiang)
生长环境砾质和盐碱化荒漠
国内分布内蒙古, 宁夏, 甘肃, 青海, 新疆
外形特征长耳跳鼠形态比较特殊,可独自构成一亚科。
与其它跳鼠相比,长耳跳鼠吻尖,眼小而耳朵极大,几乎有头长的一半,是耳朵比例最大的动物。双腿似袋鼠,与身体不成比例。常被描述为“沙漠中的米老鼠”。
体长8~10.5厘米,尾长15~19厘米,尾端具尾穗;长3.8~4.7厘米,占体长的40~50%,后足5趾。
2
分布范围中国有数种跳鼠,其中可爱的长耳跳鼠基本上是中国特产,分布区狭窄,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以及新疆的东部和南部。国外仅见于蒙古国的外阿尔泰。
2017年6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居民在室内发现长耳跳鼠后交给森林公安保护,森林公安确认无受伤后,已经放归大自然。1
生活习性长耳跳鼠大多喜欢在夜间活动,而白天则会待在地下的洞穴里。由于居住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长耳跳鼠的生存已受到极大的挑战,长耳跳鼠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列为濒危物种之一。
动植物保护主义者指出,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的话,长耳跳鼠就是濒临灭绝的10种动物之一。
2007年12月10日,为了宣传跳鼠这一濒危物种,伦敦动物学会(动物保护组织)第一次放映了这种生活在蒙古和中国野外、喜欢夜间活动的长耳跳鼠连续镜头,呼吁人们给予长耳跳鼠更多的关注,尽快采取措施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伦敦动物学会的原野保护负责人兼发现这种动物的蒙古探险队队长乔纳森-巴里列说:“这次探险中拍下的镜头和图像非常特别,也格外迷人。它只是众多神奇罕见又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但是,很少或者没有引起人们对其保护的关注。”
巴里列称,长耳跳鼠很容易被识别,因为它的耳朵几乎是头的三倍大。沙漠日益干旱、全球气候转暖、非法金矿开采的猖獗,对长耳跳鼠所生存的沙漠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此外,随着农业进入沙漠地区和非法采矿业,越来越多的野猫被带进入了沙漠,也成为猎食啮齿类动物的主要杀手。它的主要天敌之一即是这种野猫,他说:“这种天敌对一种动物的影响力之大令人惊讶,一只饥饿的猫一个晚上能捕捉到20只跳鼠。猫是人类引入该区域的,这里可能是沙漠环境,但是也有农业耕种或者非法采矿,人类饲养猫,是因为它们能灭鼠,但是,在夜间,如果它们依然饥饿难耐,它们就会窜进沙漠,猎捕跳鼠。”他补充说,气候改变也导致过去十年该地区严重缺水。
2011年5月1日,新疆吐鲁番火焰山景区工作人员在火焰山下发现一只长耳跳鼠。据了解,2009年5月火焰山下也曾发现过一只长耳跳鼠。
保护级别列为全球100最濒危灭绝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等级:濒危(EN),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已于2000年8月1日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3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Ⅲ4as Cuora spp.其法律效力等同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濒危(EN) 。5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6 。
分类:有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