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棘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成体:雄蛙体长61mm,雌蛙体长57mm左右。头部宽扁,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圆,略突出于下唇;吻棱不显,颊部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吻眼之间,距眼略近,鼻间距大于眼间距;鼓膜隐约可见;犁骨齿两斜团,尚发达;舌宽圆,后端缺刻深。1

前肢粗短;指长顺序:3、1、4、2,指略扁,指端网,原拇指发达;指关竹下瘤明履。后肢较长,胫跗关节前伸达眼部,胫长超过体长之1/2;第四曲l哆,1-缘膜达远端关节下瘤,其余各趾蹼达趾端。

皮肤粗糙,体背布有网疣或长疣,疣上具兰ftt/1,黑刺,体后背和胫跗背面的刺疣较为密集。

雄蛙背部有长短不一的长疣,胸部的刺疣不分Ⅲ。前臂粗壮,内侧三指有婚垫。具单H吲下内声囊。2

体背面棕褐色为基调。不同个体深浅有差别,散生有黑褐色不规则的碎斑,或黄色斑;两眼间有黑褐色横斑,颞褶黑褐色;颌缘有数个黑斑.前肢背侧有2~4条横斑,腿部背侧有4~5条横斑,胫部背侧3~4条,跗足背面也有5~6条,这些横斑在不同的个体深浅、斑纹大小、形状有变化。腹面灰白色,咽喉有黑褐色斑纹,下腹及后肢腹面蜡黄,胫部内侧有稀疏的碎褐斑;手掌面和脚掌面褐色。3

生物学资料该蛙生活于海拔500~1400 m植被繁茂的水面宽度约l1mI以下的小山溪内或沼泽地边石下。主要捕食多种 溪昆虫、蜘蛛和松毛虫等。繁殖季节为6~7月,晚上发出“嗒、嗒”的连续鸣声,长者可达10余声;卵产在小溪水凼内,卵群成串或分散悬于草根或石块下,雌蛙产卵54~107粒。蝌蚪生活于溪沟小水坑里。 4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省份:福建 湖南 广东 广西 香港分布在以下保护区:武夷山(福建) 南昆山 花坪 莽山 莽山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