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唇形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唇形目(学名:Lamiales)也被称为玄参目(Scrophulariales),是一类双子叶植物,木本或草本,其中玄参科常含有生物碱和甙类,所以很多种都可以作为药用,也有一些观赏植物花卉。本目包括木犀科、玄参科、唇形科、车前科、列当科、紫葳科、爵床科、苦苣苔科、狸藻科、马鞭草科、醉鱼草科、透骨草科等25科。

唇形目与茄目接近,是系统发育上达到高度专化的类型。本目植物因含寡糖、横列型气孔、柳叶菜型胚、胚乳常有明显的吸器及分子系统学证据而将它们联系起来。

唇形目提要1. 唇形目有4科,以唇形科最重要。

2. 唇形科在我国有99属约808种。分布全国。

3. 唇形科重要特征:绝大多数为草本,含芳香油。茎四棱,叶对生。花两性,花冠合办,唇形,雄蕊4, 2强或2雄蕊, 2心皮,子房4深裂, 4小坚果。代表植物为益母草1。

简介唇形目(Lamiales)为草本或木本、茎常方形。唇形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芳香油而著称,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分可供药用,如薄荷、留兰香、百里香、薰衣草、罗勒、迷迭香、香青兰等。作为药用植物的有黄芩、荆芥、藿香、丹参、薄荷、紫苏、香薷、石荠苎、夏枯草、筋骨草、耳挖草、活血丹、牛至、广霍香等等。

外形特征草本或木本、茎常方形。叶对生、互生或轮生。花两性,稀单性,两侧对称,二唇形或否;雄蕊4或2或与花冠裂片同数;子房多由2心皮组成,深裂或否,花柱顶生或生于子房底部。核果,或分成4个小坚果2。

下级分类Plocospermataceae Hutchinson 戴缨木科

Carlemanniaceae Airy Shaw 四角果科

Oleaceae Hoffmannsegg & Link 木犀科

Tetrachondraceae Wettstein 四核香科

Peltantheraceae Molinari 盾药花科

Calceolariaceae Olmstead 荷包花科

Gesneriaceae Richard & Jussieu 苦苣苔科

Plantaginaceae Jussieu 车前科

Scrophulariaceae Jussieu 玄参科

Stilbaceae Kunth 耀仙木科

Byblidaceae Domin 腺毛草科

Linderniaceae Borsch, K. Müller, & Eb. Fischer 母草科

Pedaliaceae R. Brown 胡麻科

Martyniaceae Horaninow 角胡麻科

Acanthaceae Jussieu 爵床科

Bignoniaceae Jussieu 紫葳科

Schlegeliaceae Reveal 钟萼桐科

Lentibulariaceae Richard 狸藻科

Thomandersiaceae Sreemadhavan 猩猩茶科

Verbenaceae Jaume Saint-Hilaire 马鞭草科

Lamiaceae Martynov 唇形科

Mazaceae Reveal 通泉草科

PhrymaceaeSchauer 透骨草科

Paulowniaceae Nakai 泡桐科

Orobanchaceae Ventenat 列当科

部分下级类群简介马鞭草科马鞭草科有约80属,3000种。通常为芳香草本、灌木或乔木,稀为藤蔓植物,有时具刺,茎常呈四方形。叶常对生,稀轮生或互生,无托叶。花常两性,左右对称,很少辐射对称;花萼常宿存,结果时增大而呈现鲜艳色彩;花冠下部联合呈圆柱形,上部4~5或更多裂,裂片全缘或下唇中间裂片边缘呈流苏状;雄蕊 (2)~ 4 ~(6),着生于花冠管上;花盘不显著,子房上位,由2或4~5心皮组成2~5室或因假隔膜分为4~10室,每室有 2胚珠或因假隔膜而为一胚珠 。果实为核果、蒴果或浆果状核果。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延至温带。中国有21属175种;其中一些可供观赏或作为贵重木材,如柚木、石梓、苦梓及云南石梓等。代表种如马鞭草、马缨丹(五色梅)、黄荆、灰毛牡荆(薄姜木)、石梓、海州常山(臭梧桐)等。

唇形科唇形科有220属,6000余种。

通常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花序聚伞,3至多花,通常在节上形成轮伞花序(或假轮)、单岐聚伞花序或每节双花,并由上述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穗状或圆锥状的复合花序,稀为头状或偏向一侧开放(如黄芩属和香薷属的一些种类);苞叶常在茎上向上逐渐过渡成苞片,与叶同色或异色,稀苞片或小苞片成针刺状、叶状或特殊形状。花通常两性,两侧对称,稀多少辐射对称;花萼钟状、管状或杯状,稀壶状、球形或二片盾形,萼齿通常5,稀3、2或10(其中5长5短),齿间稀具胼胝体(青兰属),具5、10、15脉,稀8、11、13~19脉,外面通常被毛或腺体,内面有或无毛环(或称果盖(carpostegium));花冠管状多为二唇形,着色;裂片5,稀4;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丝状,有或无毛,花药2室、纵裂,花盘下位,通常肉质;子房上位,由2个中向心皮形成,有4个心室;中轴胎座;花柱通常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2裂,稀不裂。果为4枚小坚果或核果状;种子于果内单生,直立,稀横生而皱曲,胚乳无或极不发育,胚具微肉质子叶。

唇形科植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有近1/2种产于地中海及近东中亚。中国有约99属、808种,全国均产之。

本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芳香油而著称,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分可供药用,如薄荷、留兰香、百里香、薰衣草、罗勒、迷迭香、香青兰等。常作为药用植物的有黄芩、荆芥、藿香、丹参、薄荷、紫苏、香薷、石荠苎、夏枯草、筋骨草、耳挖草、活血丹、牛至等等。白苏则是有名的油料作物。甘露子和地笋的地下肥大根茎可供食用。花、叶形状特殊,色彩鲜艳,常供观赏的有一串红、五彩苏、美国薄荷等若干种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