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地图判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地图判读多指侧重于发掘提取地图潜在信息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判读质量虽取决于所使用的地图质量和水平,更重要的取决于读图者的知识素养和读图技能的基本训练。如水系和地貌的表示是地图的基本骨架和定性定位的基础。通过对航测优质地图水系结构的判读,可分析许多形态与成因关系的问题。水流方向与地面的倾斜度有关,若为格状水系,可能是水流切穿平行岭谷,主、支流循构造线总体呈直角相交的结果。比较平滑圆浑、疏密均匀的等高线图形,反映岩层松软、风化强烈的地区,其地面坡度往往受静止角所决定。

地图判读是详细、深入研究地图内容的过程。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符号,研究制图对象和制图区域内地理环境的各种特征、规律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或根据需要量算某些数量指标。地图判读(包括对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地图的判读)与遥感图像判读相结合,是专题地图编制的重要手段2。

地图判读程序阅读地形图的目的是了解,熟悉工作区的地形情况,包括对地形与地物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因而不单要认识图上的山、水、村庄、道路等地物,地貌现象,而是要能分析地形图,把地形图的各种符号和标记综合起来连成一个整体,以便利用地图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3。

一幅标准的地形图可按如下程序进行判读:

1.读图名。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它通常位于图幅号的正下方,我们从图名上大致可判断地形图所在的范围。例如一幅图名为“黟县”的地形图,所描述的主要对象便是该地区的地形。

2.认识地形图的方向。除了一些图特别注明方向外,一般地形图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右面为东,左面为西。有些地形图标有经纬度则可用经纬度定方向。

3.认识地形图图幅所在位置。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既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经纬线分幅一个主要优点就是每个图幅都有比较明确的地理位置概念,因此我们可以从图框上所标注的经纬度了解地形图的位置。而且如果能熟练掌握地图分幅和编号的规律,我们也可以从图幅号上知道图幅所在位置。

4.了解比例尺。从比例尺可了解图面积的大小,地形图的精度以及等高线的距离。

5.结合等高线的特征读图幅内山脉、丘陵、平原、山顶、山谷、陡坡、缓坡、悬崖等地形的分布及其特征。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坡度的陡缓程度,等高线越密说明坡度越陡,越疏说明坡度越缓;从高程值也可以判断出地形特征,高程值从里到外递增则表示该地区是洼地,递减则是山地。另外从等高线的形状可以判读出它是山脊还是山谷。

6.结合图例了解该区地物的位置,如河流、湖泊、居民点等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该区的自然地理及经济、文化等情况。图例通常在标准图幅的外图廓的右侧。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坡度尺都可以作为我们读图的工具,借助它们,我们可以迅速地获取地形图相关信息3。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两种地图所表示的内容的详尽程度不同,判读的重点也因此而异。

普通地图的判读普通地图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社会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它的首要任务在于正确地反映地域分布规律和如实地表达区域地理特征。因此,普通地图应该全面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及其它标志,而不突出表示其中某一种要素。所以,普通地图的判读主要是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社会要素的判读3。

自然地理要素的判读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

水系的判读:水系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它是普通地图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以控制地图上其它内容要素,与制图网和控制点同为地图的“骨架”或控制系统。

地图上表示水系的主要要求是,显示出各种水系要素的基本形状及其特征,河网、海岸和湖泊的基本类型,主流和支流的从属关系,水网密度的差异,以及水系与地貌要素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等。在地图的判读中,通过水系要素的轮廓特征可以阅读其它地理要素,特别是地貌要素。例如读图者根据水系类型与流向,判断地表起伏与地貌类型,识别河谷及地面的倾斜方向。

地貌的判读:地貌是自然地理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的高低起伏与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热量、水分的再分配,影响水系的发育与形态;制约植被和土壤的形成;对居民地、道路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上更有重要的意义。在地图上,地貌不仅可以作为地物点位的平面与高程控制,而且还可以为读者悉知某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发展经济有利与不利条件,揭示地理规律等,提供依据。地貌的表示有多种,因此地貌的判读因表示的不同而异,在地形图中多以等高线来表示地貌。这主要是因为等高线法有明确的数量概念。在等高线地图上,近似的高度和坡度都可以直接判读出来,例如图上等高线相距很近表示陡坡、相距较远则表示缓坡;从高程注记上可以了解某一点的绝对高度;从等高线图形上还可以判断出地貌主要形态和典型特征,甚至最细微的碎部,这显然是其它地貌表示法所不及的。在判读地形图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各种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的特征。在了解了各种地貌等高线的特征之后,再配合图上的各种地貌注记(如高程注记、地貌性质和名称注记)进行读图。

土质植被的判读:土质是泛指地表覆盖层的表面性质,植被则是指地表植物覆盖的简称。土质和植被是一种面状分布的物体。地图上常用地类界、底色、说明符号和说明注记相配合来表示。只要熟悉它的表示方法,这一部分的判读还是比较容易的3。

社会人文要素的判读普通地图上社会人文要素包括居民地、交通网和境界等内容。

居民地的判读主要是对“法定”标志--行政等级的判读。我国行政等级分为:首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自治州、省辖市人民政府及地区行政公署、盟行政公署驻地;县(市)、自治县、旗、自治旗人民政府驻地;区、乡、镇人民政府驻地。

地图上表示行政驻地的方法主要有:用地名注记的字体、字大来表示;用居民地圈形符号的图形和尺寸的变化来区分;用地名注记下方加绘“辅助线”的方法来表示。有时为了反映居民地的规模大小及经济发展状况,地图要求表示出居民地的人口数,人口分级多用圈形符号和大小变化,并同时配合自大来表示。

交通网是各种运输的总称。它包括陆地交通、水陆交通、空中交通和管线运输等几类。在地图上要正确表示其类型和等级、位置和形状、通行程度和运输能力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等。

境界是地区政治行政管辖的界线,是社会政治行政标志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政治和行政管理意义。

普通地图上,境界可分为政区界和其他境界两大类。政区境界包括过节(省、自治区、中央直辖市界,自治州、盟、省辖市界,县、自治县、旗界等。其他境界包括地区界、停火限界、禁区界等。地图上所有境界线皆是用不同结构、不同粗细和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来表示的。

主要境界线还可以加色带强调表示。色带的颜色和宽度根据地图内容、用途、幅面和区域大小来决定3。

专题地图的判读专题地图是突出而较完备的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而使地图内容专题化,用途专门化的地图。它主要有地理基础底图和专题要素构成。地理基础底图主要用来显示制图现象的地理背景和空间位置,专题要素是专题地图表示的主题,其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专题地图的判读中应根据专题要素的内容结合读图工具来判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