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暗褐蝈螽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暗褐蝈螽(学名:Gampsocleis sedakovii obscura )又名夏哥、夏叫、花叫、长翅蝈蝈,吱拉子。是指属于直翅目螽斯科的一种。外形与优雅蝈螽相似,但比其小。翅膀超长,超过身体。雌性略大于雄性,雌雄体色稍有不同。叫声没有优雅蝈螽动听,因此价值不高。食性为杂食肉食性,以小型昆虫及植物为食。暗褐蝈螽被认为是一个地理亚种,分布于我国的山东、河北和内蒙古。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朝鲜境内的很可能是另一亚种。蝈螽属在我国的种类比较多,分布在我国新疆、内蒙古、台湾及南方各省的则分别是秃毛蝈螽,贝氏蝈螽和中华蝈螽,它们在形态和鸣声上都有一些差异1。

体形特征体长约35-40mm 体形粗壮,中等偏大,体长约35-40mm,与优雅蝈螽相似,却比其小。体色通常为草绿或褐绿色,条纹并布满褐色斑点,呈花翅状。头大,前胸背板宽大,似马鞍形,侧板下缘和后缘镶以白边。前翅较长,超过腹端,翅端狭圆,翅面具草绿色条纹并布满褐色斑点,呈花翅状,故也称“花叫”;前胸背板侧板下缘和后缘无白色镶边。雌性颜色偏绿2。

鸣声介绍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1、2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一般每开叫一次续12-15s。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2。

生活习性成虫出现在初夏,可一直延续到8-9月,寿命2-3个月(不算卵期)。出现比优雅蝈螽早,6月初即端午节后就可在上海市场见到成虫,因此亦称“夏叫”。暗褐蝈螽的栖息环境亦同优雅蝈螽,但成虫出现季节比前者早,6月初即端午节后就可在上海市场见到成虫,因此亦称“夏叫”。上海市场上的成虫大多来自河北保定、狼牙山等地2。

区别暗褐蝈螽和优雅蝈螽是同一属的两个不同的种,它与前者在体形、体色及大小方面很相似。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别在于雌、雄两性的前翅较长,超过腹端,翅端狭圆,翅面具草绿色条纹并布满褐色斑点,呈花翅状,故也有“花叫”之称。前胸背板侧板下缘和后缘无白色镶边。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一两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每开叫一次般延续12~15秒钟。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1。

繁殖信息交配雌性蝈螽一般选择体型较大的雄性进行交配。交配前,雄性大声鸣叫,它们互相用触角触碰,之后,雌性爬上雄性后背,生殖器与雄性的对接。雄性开始收缩腹部排出精托,整个过程约半个小时左右。精托排出后,雄性离开,而雌性则会把腹部向前弓,并咬食精托以获得营养。有时交配受到影响会导致流产,通常会重新交配。雌雄可多次交配,不同颜色也可交配,且质量优良2。

产卵交配后3-14天左右雌性就会产卵,把产卵器插入土中,排出卵粒。一只雌虫一次可产最多百枚卵。卵形似米粒,大小不一,呈褐色或黄色。

孵化卵在自然条件下开始孵化,次年夏天一龄幼虫破土,需经历几次蜕皮后才可变为成虫,每蜕一次皮,身体都会长大。最后一次蜕皮长出翅膀,约3-7天后天后成熟,开始鸣叫1。

养殖棚养棚养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养蝈蝈可选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较容易和便。蝈蝈喜欢生长在背风向阳的干燥之处,建时应避开地势低洼潮湿和风口处,选好地形后先种上黄豆或小麦,以备蝈蝈自由采食,等黄或小麦齐苗后再扣棚。根据走向选3~4米的竹插入土内20厘米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部都要木棍或竹竿扎牢,风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成形后,罩上纱窗布,以防蝈蝈逃跑和天敌侵害纱窗目孔以小蝈蝈钻不出为好。

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占地面积小,管方便,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用水泥和砖建成80厘米左右,宽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长度为准,隔或连接均可,一般为3层最好。每层板上面层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比例为1:1),备蝈蝈日后产卵,然后用铁丝网或纱窗布固定板的上面,形成一个多层立体式的蝈蝈养殖地。

引种可从养殖场或市场购买成品蝈蝈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养殖时公母搭配应为21斗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