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在药典中被收录为川芎,处方中常写作川芎。因地区原因写法习惯等不同而写为川穹。又名大川穹、抚穹,另有酒川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厘米;伞辐7~24,不等长,长2~4厘米,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长3-5毫米,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长1.5~2毫米,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圆锥状,花柱2,长2~3毫米,向下反曲。
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厘米;伞辐7~24,不等长,长2~4厘米,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长3~5毫米,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长1.5~2毫米,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圆锥状,花柱2,长2~3毫米,向下反曲。
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1
分布范围四川、贵州、云南, 以四川产者质优。
生长环境川芎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的环境。但川芎苓种培育阶段和贮藏期,则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生长期280-290天。平坝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1
繁殖方法川芎用茎节(芎苓子)作种。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每节有芽1~2个,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条栽沟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块苗,芽尖向上,覆细土6厘米,底肥每公顷15000-22500千克。
主要价值川穹是中药当中常用的一味中药,具有活血、止痛等作用,可用于痛经。可能很多人对于川穹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它的功效和作用吧。2
1、活血行气
川穹归肝胆经,能够活血行气,治疗血瘀气滞诸痛证。可以治疗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肝郁气滞之胁痛;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跌仆损伤,瘀肿疼痛;血瘀经闭,产后恶漏不下,月经不调,寒凝血滞,难产,胞衣不下。
2、祛风止痛
川穹性辛温,又可以祛风止痛,治疗风湿痹痛,头痛证,为六经头痛之要药,肝阳上亢头痛之要药。
3、促进呼吸
如果自己的呼吸存在一定问题,那么用川穹来进行治疗是比较奏效的。当川穹所含的挥发油剂量较大时,会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呈现兴奋作用。所以川穹具有促进呼吸的作用。
4、解痉
川穹具有相当不错的解痉作用,因为川穹中所含的阿魏酸与中性成分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川穹生物碱,阿魏酸及川穹内酯都有解痉作用。
5、抗菌消炎
如果存在一些病菌炎症的话,那么也可以用川穹进行治疗。川穹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川穹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3
大田栽培技术1 田块选择应避免连作,选择2 a以上未种过川芎,且地势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前作以早熟水稻田为宜。4
2 栽插方式1 选择栽种方式
凡选择能在“立秋”前后收获的前作田作川芎种植的,可采用直栽方式。
2 育苗移栽和穿林栽种
凡采用早中稻田块或不能在“立秋”至“处暑”前栽插川芎的,可采用育苗移栽或穿林栽种方式。育苗移栽的苗床做法是:选用土壤比较疏松且利排灌向阳的耕地作苗床,66.7 m2苗床地用1.5~2.5 kg云河牌硫酸钾复合肥和50~150 kg腐熟农家肥及0.5 kg辛硫磷颗粒剂(地虫清)均匀的撒施于苗床地上,再进行翻地将肥药混入土中,保持土壤湿润,闷1~2 d即可栽苓子,让其生根发芽,待前作收获后,及时移栽大田;穿林栽种:即在早中稻及时排干田间渍水清理好厢沟,水稻收获前10 d内按照一定规格将苓子栽插在水稻田中。水稻收获后应及时追肥除草加强田间管理。
3 收前准备
凡利用水稻田块进行免耕栽插的,应在水稻收获期前,及时排干田间积水,以利保证川芎栽插质量。4
3 深沟高厢适时栽插田选好后,即可开沟做厢,一般以厢宽2 m左右,沟宽30 cm,沟深30 cm为宜。以行距33~40 cm,窝距20 cm为宜,苓子应斜放沟内,轻轻按入土中,节间盘上的芽嘴向上或向侧,入土不宜过浅过深。每667 m2用种量40~50 kg,保证达1万苗/667 m2左右。栽种后每667 m2用细渣粪混合草木灰150~175 kg盖住苓子的节盘,然后在厢面再盖一层稻草,达到保湿,减轻杂草危害。4
4 田间管理1 及时补苗
在栽后10 d左右及时揭草,并将稻草摆放在川芎行内,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齐,出苗后发现缺窝死苗应及时补齐。
2 及时施肥
川芎是一种耐肥植物。一般在栽后15 d左右施第一次追肥,每667 m2用10 kg碳铵加磷铵5 kg和10~15挑(1挑为30~50 kg)猪粪水对水追施提苗肥。第2次追肥在栽后1个月左右进行,每667 m2用5 kg磷铵加10 kg45%硫酸钾复合肥和10~15挑粪水对水施用。第3次追肥在10月下旬霜降前进行,每667 m2用尿素10 kg加磷铵10 kg加45%硫酸钾复合肥15 kg和硫酸钾10 kg进行追施。在立春后根据川芎长势情况,可酌情追施1次以农家肥为主的早春肥。4
3 中耕除草,清沟补苗
栽种后约20 d幼苗会出齐,此时可揭去盖草。栽种后60 d内,每隔20 d要进行1次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深度约为6 cm,第2次中耕深度约为3 cm,第3次只需略耕土表以除去杂草即可,有利于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在除草的同时,要把沟里的细土培到垄面上,并在第1次和第2次中耕时补苗。待翌年1月茎叶萎黄时,先除去茎叶,再中耕除草1次,并将行间泥土壅在垄面,以保护块茎。4
5 收获贮藏1 收获
川芎一般应在栽后第2年的5月下旬地下根茎完全充实时收获,不宜过早或过迟收获。过早,根茎营养积累不充分;过迟,根茎易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采收时选择晴天,用锄头或专用钉耙将川芎连根挖起,抖掉泥土,摘去茎叶,在田间略晒后,把块茎放在竹制撞篼里,撞去泥土,并运回干燥。注意保持根茎的完整性,避免损伤影响川芎品质。
2 晾晒及贮藏
川芎收获后选晴天及时晒干或炕干,忌曝晒和烈火烘炕。烘炕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表面烧焦,每天翻炕1~2次,2~3 d即可炕干。川芎晒到用刀宰不软为标准,一般晒(炕)干率为30%~35%。晒(炕)干后要过筛,去除泥渣和须根,保证川芎质量,并放在通风、避光、低温、干燥处妥善保管,防止虫蛀、发霉、变色、气味散失和腐烂。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