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木是属于芸香科的一种植物。乔木,高达15m。树干上常有基部为圆环状凸出的锐刺,树畅通灰褐色,当年生的枝髓部常大而中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坚纸质至革质;小叶柄长2-4mm;小叶片9-15,卵形、广卵形或为卵状长圆形,长7-145cm,宽3.5-7cm,先端急尖或为短尾状尖,钝头而微凹,生于叶轴上部的小叶片通常基部为圆形而不等,生于叶轴下部的小叶片狭楔形而相等,具较细小,边级具浅的圆锯齿,齿缝处有透明腺点,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青绿色,干后两面为棕红色,均不被毛,中脉有下陷,在下面凸出。
形态特征伞房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略被短毛,长10-30cm,花枝斜出,白色,芳香,花轴及花枝上着生短刺;苞片细小,卵形;萼片5,广卵形,长约1mm;花瓣5,长圆形,长约2.5mm;雄花的雄蕊5,长约3mm,花丝线形,花药广椭圆形,药隔先端有半透明的腺点1颗,退化心皮细小,先端2-3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极短,心皮3,花柱极短,柱头状。成熟的心皮2-3,棕红色。蓇葖果棕红色,分果爿的表面有粗大的腺点。种子卵球形,长约3.5mm,棕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9-10月。
鉴别要点落叶灌木。茎上有白色点状皮孔(习惯称为“秤星点”)。叶互生;叶片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纸质,先端急尖至渐尖,边缘具小锯齿,基部广楔形至浑圆形,上面秃净或略被短毛,下面无毛,主脉隆起。叶片拉开可见丝状物(导管)。花白色,雌雄异株;雄花2~3朵,簇生或单生于叶腋或鳞片腋内;雌花单生于叶腋,4~6数,有纤细的花梗,雌蕊1。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生于荒山坡地疏林下或灌木丛中1。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省,广西、江西、福建、等地。
生长采集多生于山坡疏林下或灌木丛中。药用根。全年可采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