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爬沙虫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和药用昆虫,除了在日本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外,在中国的四川、云南等省份都有较多的消费群,尤其是在四川省的攀枝花市,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不仅在大小餐馆中均可吃到爬沙虫的美味,在治疗小儿夜尿和老人尿频等方面也都有爬沙虫的功劳。
随着人们饮食的多样化和野外数量的急剧减少,爬沙虫正成为日益走俏的珍馐美味和妙药良方,其商业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引起了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1
多数资料中描述“爬沙虫是昆虫纲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有的定义为“巨齿蛉幼虫”或“齿蛉科星齿蛉属幼虫”或“广翅目鱼蛉”;多处网络、文献甚至中央媒体将爬沙虫定义为“中华大岭蛾,属鳞翅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资料中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有的将“Corydalidae(齿蛉科)”错译为“石蛉科”,有些网络中错误地定义为“水蜈蚣、石蛉、石蚕、石头虫”,有的误将毛翅目昆虫的图片和行为描述配以爬沙虫,还将爬沙虫分为缟石蚕、石蛉、长须石蚕、流石蚕。2
除多数称“爬沙虫”外,攀西地区又称其为“安宁土人参”或“虫参”,云南的景东、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等地区叫“爬爬虫”、“夹夹(甲)虫”、“石蛆”或“水蜈蚣”,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称其为“爬爬虫”,湖南吉首等地称之为“水蜈蚣”,娄底则把爬沙虫叫作“黑地牛”,广西桂林等地称之为“水巴虫”。分布于日本和韩国的大星齿蛉Protohermes grandis(Thunberg)的幼虫,对“小儿疳”的治疗具有特效,日本人将该幼虫称为“孙太郎虫”,被许多人所熟知,许多药店均有销售。
在中国,爬沙虫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各地的利用情况不一:就省份而言,主要是四川3、云南以及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即使在同一省份,各地的情况也有不同,如在四川,爬沙虫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攀枝花、西昌、内江、成都等几个地区,这与当地爬沙虫资源量和传统习俗有关(如攀枝花和西昌),也与经济发达程度和饮食多样性有关(如成都);在云南,景东、普洱、保山、西双版纳、丽江等地均有利用。4
加工首先是爬沙虫的初加工。对爬沙虫的初加工方法不外乎有三种:
一:直接将爬沙虫洗净,此法主要用于泡制药酒。
二:在本地中医所说的“生打”。一种是将活的爬沙虫掐去头尾,除净沙肠洗净。此法主要用于拖糊炸制。
三:作为美食食用,除了要讲究营养价值外,更要讲究可食性,讲究色香味形。
美食爬沙虫的传统吃法不多,当地老百姓常常是裹上一层鸡蛋豆粉糊,入油锅炸制而食。这显然已满足不了当今食客的口味需求。5
附录:爬沙虫菜肴制作方法
百合爆宁参将爬沙虫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硬,捞出掐去头尾,除净沙肠,剥皮取净肉,用精盐、姜、葱、料酒拌匀码味。西芹去皮,鲜百合治净,红辣椒也去蒂洗净,均改刀成片,入沸水锅中焯一水。
净锅置旺火上,入色拉油烧至七八成热,放入码好味的爬沙虫爆散,投入西芹片、百合片和红椒片,略爆后烹入用上汤、胡椒粉、鸡精、精盐、味精、湿淀粉等对成的滋汁,簸匀,淋入明油,出锅装盘即成。此菜色泽自然,脆嫩爽口,咸鲜味美,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西湖宁参羹净爬沙虫入沸水锅中焯一水,捞出剁成粒。净锅掺入适量上汤,上火烧沸后,放入香菇粒、玉兰片粒和爬沙虫粒,调入汤王、鸡精、味精、精盐、白胡椒粉,再沸后撇去浮沫,用湿淀粉勾薄芡,最后撒入芫荽末,淋入明油,起锅舀入羹盅内,即成。此菜清香四溢,咸鲜味美,老少皆宜。
什锦熘宁参净爬沙虫用精盐、姜葱、料酒、蛋清豆粉码味上浆。锅置中火上,入色拉油烧至三四成热时,拣去码味的姜葱,将爬沙虫放入油锅中滑散后,滗去多余的油,再放入氽过水的金针菇、青红椒片、西芹片和火腿片,稍炒后,烹入事先用上汤、汤王、鸡精、味精、精盐、料酒及湿淀粉对好的滋汁,簸匀收汁后淋入明油,起锅装盘即成。此菜色泽鲜艳,咸鲜可口,营养丰富。
铁扒爬沙虫净爬沙虫肉用芹菜叶、洋葱丝、黑胡椒粉、精盐、料酒等腌渍片刻。
将铁扒炉炉条刷上少许黄油,再接通电源,待炉条发烫后,逐一将腌好的爬沙虫刷一层黄油,然后将其放在炉条上,至扒熟且有炉条印时,翻面再扒,至熟透后取出,放在一圆盘的一边。炒锅上火,放少许黄油烧热,下入治净的芦笋段和蘑菇煸炒,掺少许上汤,再用精盐、味精调好味,收汁后起锅,装入盛有爬沙虫圆盘的另一边。最后用裱花袋挤适量卡夫奇妙酱和番茄沙司在爬沙虫上,即成。
此菜中菜西做,成菜味美色佳,香气扑鼻,美味可口。
干锅爬沙虫将洗净的爬沙虫裹上一层薄薄的蛋清豆粉糊后,放入烧至三四成热的油锅中炸酥脆捞出,控油备用。另取净锅上火,烧热后,放切成二粗丝的五花肉煸炒出油,再滴入少许料酒和老抽,继续煸炒至肉丝呈金黄色时,投入干海椒丝、姜丝、蒜丝煸香,然后放入发好的茶树菇和炸好的爬沙虫,用适量精盐、料酒、鸡精、味精调好味,翻炒均匀,最后淋入香油和花椒油,炒匀出锅,盛入锅仔中,即成。此菜干香滋润,香辣可口,回味悠长。
爬沙虫养殖爬沙虫属于昆虫纲、广翅目、齿蛉科,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药用补品。爬沙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养殖价值,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源昆虫。现将其生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养殖设施 养殖池养殖池为2米×5米水泥池,池深l米,池底铺河沙和扁形鹅卵石,池底设置一排水管,水深0.5米左右。在养殖池内一角用河沙和鹅卵石堆填成一斜面。坡度为45度。高度为l米,底面积不要超过池底四分之一。
遮虫网遮虫网为2米x5米,高度l米。采用钢管骨架固定在水泥池上面,然后将缝制好的虫网套在上面,一般用拉链缝制进出口。 增氧机械“’每个池设一台增氧机,使池水溶氧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进行循环水养殖。 齿蛉取食和栖息环境 在7~9月爬 沙虫化蛹羽化时期,需在养殖池内种植一些花草,小型灌木,为齿蛉提供 虫放入泡沫箱中。 苗种运输 采用泡沫箱充氧运输,可 采用飞机空中运输、汽车、火车陆地运输及轮船水上运输等多种运输工具运输,其对苗种伤害轻,运输成活率高。
养殖管理 苗种的放养 茁种运回人池前,要 调整水温、盐度,使菌种入池时温差在2℃以内,盐度差在5%以内。将采集到的各龄期爬沙虫放入到养殖池中,须将低龄期的爬沙虫单独集中饲养,以免被高龄期爬沙虫取食。 养殖密度 爬沙虫与水环境之间关 系密切,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对水质、温度、湿度、含氧量、食物和光照等要求严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为50-100只/平方米。为促进虫体的生长,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虫体的大小及时筛选分养。水质管理爬沙虫的养殖属于平面养殖,水位不需要太高,一般保持40~60厘米水深即可。 如用 小虾和浮游生物等,在人工养殖生产上主要是以河虾,黄粉虫、鱼饵为饵料。
投喂的饵料应1.种类多样, 新鲜、无病原生物、 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饵料投喂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爬沙虫从黄昏时分开始自行觅食,夜晚自行觅食能力达到最强,因此每次投饵时,需在每天傍晚在养殖池四周均匀投喂黄粉虫.每天投放的的黄粉虫为爬沙虫总量的10%左右。每日饲养,要确保做到定时、定 点。净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增强对爬沙虫抗病能力。每2—3天定期清除黄粉虫 残体及其他易腐烂杂质。
2.定期或不定期用生石灰水调节池水。
3.定期更换池水,夏秋季节一般是2~3天清洗一次,冬春季节一般一个星期清洗一次。待投饵后第二天清晨,等耙沙虫将池底剩余的饵料摄食完后,拔掉排水管的堵寒排水,预先用小网目纱网将池中一端的排水管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