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马友鱼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马友鱼,学名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Shaw, 1804) ),属鲻形目,马鲅科,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较高经济开发价值的鱼种之一,因其具有较广的盐度适应范围,较快的生长速度以及鲜美的肉质而深受消费者喜爱1。中国民间俗称午笋、祭鱼和鲤后,湛江人则一般称之为“马五”或“午鱼”。

其脂肪含量较高,肉质鲜美口感细腻,民间素有“一白仓,二马友”之说,是广东地区很受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之一。由于马友的特殊生理结构——鳃盖骨很小,鳃丝面积小且疏离,氧气交换能力较差,使得马友一旦离水即刻死亡,加之捕捞时马友应激性强、易损伤,难以活鱼运输等原因,造成了食客们在餐桌上难以吃到鲜活马友,而只能吃到冰鲜或盐腌制的马友2。

形态特征

马友鱼喜栖息于沙底海区,每年于5~6月间向港湾作生殖洄游,生殖后游返外海。

一般为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吻圆突。眼大,具脂眼睑。口中大,下位。颌齿细小,呈绒毛状。上颌骨长,呈笔尖形,后端宽大,末端延伸至眼后方。无辅上颌骨。体被大形栉鳞,头部亦被有鳞片。侧线完整。背鳍两个,距离比较远,第一背鳍7~8鳍棘,第二背鳍11~15鳍条;两鳍基部被鳞;胸鳍低位,鳍条分为2部分,上部鳍条正常,下方为丝状游离鳍条;臀鳍及尾鳍上均被细小鳞片;尾鳍呈叉形;鳃孔宽阔,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细长;侧线连续,延达尾部。3

养殖人工育苗技术成熟马友鱼育苗从每年三月中旬开始,出苗时间从三月持续至六月底。苗种运输过程中水体盐度要达到4‰,放苗入塘时,要保证水体盐度在2‰左右,以后可逐步淡化到0度进行养殖,只要能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体就能养殖马友。2

咸淡水养殖均可马友鱼是广盐性鱼类,盐度从0.3‰~3‰度都可以适应,养殖马友鱼盐度可在0‰~1%度。无海水来源地区,养殖马友要注意逐渐淡化养殖,可以按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方法进行淡化养殖,海区养殖则无需淡化。马友为热带及温带的海产鱼类,较不耐寒,如果低温的气候连续超过3~4天,水温下降到18℃以下就停止摄食,14℃以下会冻死。所以马友人工养殖要注意控制温度,过冬养殖一定要搭建冬棚。2

近年,“龙胜”在珠海红旗镇等地大力推广马友鱼淡化养殖技术,珠海淡化养殖马友放苗密度到达4000~5000尾/亩。养殖周期7~12个月,生长速度较快,7个月可达0.6~0.8斤,一年个体大的达到二斤多,平均一斤多至一斤半。

病害较少,饵料要求高蛋白马友养殖病害较少,主要病害为烂身病。水质变老或变坏后易发烂身病;气温较低时容易冻伤烂身;吃料跳跃凶猛,游动快速时容易撞伤造成烂身。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杀纤毛虫的药进行治疗,不过用药后要注意采用络合物中和水质,以防止水质变坏。

目前,马友没有专门的饲料,一般采用投喂浮水料方式进行人工养殖,但是对浮料的蛋白要求比较高,要达到44个蛋白以上才行。浮料投喂可以分一天早晚两次,以1小时吃完为宜,还应视水温、天气和潮汐情况加、减饵料量。马友是肉食性鱼类,不宜与虾等混养,有条件的海区,可以采用鲜活小杂鱼投喂,养殖成本低而且鱼肉质更好2。

食用价值营养肌肉总氨基酸含量高达84.0g/100 g,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9.64,生物价更是高达90.37。它具有较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33.98%),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达26.85%。蛋白质含量高,且人体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为良好的蛋白质来源;脂肪含量低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是一种优质鱼肉加工原料。1

功效据我国著名药典《中华本草》叫记载,四指马鲅还可作为一味消食化滞药,其鱼肉炖食可治疗饮食积滞。1

马友鱼(午鱼)的肉质细嫩,是一种良好的食用鱼类。这种鱼的肉味相当鲜美,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种鱼的肉质分层,像千层糕一样层叠起来,如果腌制之后就会一层层分开,所以制作咸鱼的味道也很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湛江的马友咸鱼干现从货源、制作、储存、烹调都自成体系。马友鱼油多刺少,肉质细致,台湾地区曾流行一个与鱼类排行有关的说法"一午二鮸三土魠",其中"午"即指马友鱼,可见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不一般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谢皓 - 教授 - 北京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