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福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福木,藤黄科常绿乔木,高达20m;单叶对生,夹角约30°,似人伸手向天祈福的模样,福木由此得名;叶厚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全缘,先端微凹;花杂性同株,淡黄色,簇生或单生叶腋;核果球形,熟时金黄色,有刺鼻的臭味,内含种子1~4枚。花期夏秋季。1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20余米,小枝坚韧粗壮,具4-6棱。树冠圆锥形,叶簇坚挺健美,雌雄异株,雄花具有特殊香味生长习性:耐旱抗风,幼树可大型盆栽。

叶片对生,椭圆形,全缘,厚革质长7-20厘米,宽3-7厘米,顶略钝、圆形或微凹。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上面深绿色,具光泽,下面黄绿色,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纤细,微拱形,12-18对,两面隆起,至边缘处连接,网脉明显。叶柄粗壮,长6-15毫米。

花杂性,乳黄色,夏季开花,同株。雄花和雌花常常混合在一起,腹生或单生于叶腋部,有时雌花成簇生状,雄花成假穗状,长约10厘米;雄花萼片近圆形,革质,内方两枚较大,外方三枚较小;花瓣倒卵形,黄色,长约为萼片的两倍多,雄蕊合生成5束,每束6-10枚,束柄长约2毫米,花药双生;雌花通常具长梗,退化雄蕊合生成5束,花药萎缩状,副花冠上半部具不规则的啮齿;子房球状,外面有棱,3-5室,花柱极短,柱头钝形,5深裂,无瘤突。

核果球形,表面光滑,有臭味,几乎无柄,熟时金黄色。

种子3~4粒,色褐而光滑。

生长环境阳性植物。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23~32℃,日照70%~100%。生性强健,成长缓慢,耐热、耐旱,耐盐,抗风。2

分布范围产地:我国的台湾;日本、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

适应地区:广东,台湾,福建的漳州、泉州、厦门等地。3

特性福木为常绿中乔木,高可达 20 公尺,枝干密生,树形呈圆锥挺立。整年常绿,春天新出之嫩叶常带褐黄色,其叶形、叶色极似古时日本之货币「小判」,因此取名为「福木」,表示栽种此树易发财得福。福木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初丛生于叶腋,而后渐次伸长为数公分长的穗状花序,雌花略大于雄花,花色黄白,八、九月间可见雌株上结橙黄色熟果,虽状似柑桔,但不可食。通常福木以种子育苗繁殖,因其为直根性,移植稍难,中苗、大苗之移植须带土球,否则不易成活。性喜阳光强烈而气候温暖的地方,故庭园中栽植宜考虑长日照及较干燥的地方较为适宜。依据叶片厚薄、光滑的程度,在植物学上将叶区分为像皮革一般的像皮革一般的「革质」,像纸一般的「纸质」,以及薄得像层膜的「膜质」三大类。而福木便是「革质」叶的最佳代表。日本人特别喜欢在寺庙庭园种植福木,除了它叶色碧绿、树观整齐有序,让人有谧静庄严之感外,最重要的是其落叶甚少,可免于扫地之苦。

繁殖栽培可用播种或高压法,但以播种为主,春至夏季为适期。栽培重点: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佳,日照需充足,生长速度缓慢,少修剪,幼株每年施用3-4次追肥,性喜高温,生育适温约23℃—32℃。

应用可做盆景、行道树、庭园树,木材可供建材用。树姿优美,枝叶茂密且树性极为强,极易栽植,故常见于庭园、校园,为优良的园景树及防风、防音树种。

原生的福木适合高温、日照充足的环境,因为树形不高大,分枝离地面极近,加上抗旱、抗风、耐盐的特性,为优良的防风树种。福木为常绿乔木不易落叶树种,树形整齐美观挺立不需修枝剪叶,很适合时有台风过境的台湾地区。由于易于维护,在路旁、公园、校园等地很容易找到它的踪影,已为普遍栽植的树种。

木质坚硬紧密可做建材,树脂可做黄色染料。叶面浓绿富光泽,椭圆形厚革质叶,10多厘米长。春天至初秋开花,雌雄异株,单花丛生在枝干,夏季黄褐色果实成熟时气味似榴莲般浓郁,有“瓦斯弹”的俗称。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