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草又名:白蒿、蛇蒿草、龙蒿草、他力干 Tarragon 原产地:欧洲,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及《抗肿瘤中草药》著载,茵陈以果穗精油含量较多,主要成分有B一旅烯、茵陈炔酮、茵陈原色酮、茵陈烯酮等,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湿热、退黄疽作用。长期饮用,保肝利胆,有直接阻碍肝胆系统肿瘤细胞增殖的功效。
形态特征别名香艾、椒蒿、狭叶青蒿、龙蒿、艾蒿(Mugwort)、小龙(Little Dragon)、龙艾、龙蒿草、线叶蒿(Linear-leaved Wormwood)蛇蒿,菌陈蒿等。属于菊科(Asteraceae ,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为多年生丛生型芳香草本植物,1
呈丛生状。地上茎直立,株高60-120厘米,开展度60厘米。植株无毛,茎略呈木质,多分枝,分枝近直立。叶呈线形,细长,光滑,绿色,长约5厘米,叶片无裂片,香味芬芳,有甘草和鲜罗勒似特殊草香,并带有茴香味,味甜。每年7月份收获,适宜在温暖、阳光充足处生长。
分布范围原产欧洲。茵陈草在俄罗斯、格鲁吉亚、法国、荷兰、匈牙利及加利福尼亚人工栽培,其中法国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是法国的著名香料之一。茵陈草已被较普遍栽培。在我国分布于西北地区及蒙古,俄罗斯部分地区,生长于山地阳坡.
药理研究1 利胆作用
药用植物茵陈含有绿原酸、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对羟基苯乙酮等利胆成分, 具有利胆作用, 对治疗胆汁引流不畅和胆道结石有较普遍的应用价值。目前, 已有10多种利胆成分被分离和鉴定出。2
2 保肝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 药用植物茵陈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 使血清白蛋白升高, 降低球蛋白/白蛋白所占的比例, 从而使其接近正常。药用植物茵陈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可改善肝功能, 从而验证了茵陈篙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加快胆汁分泌等保肝作用。2
3 降血脂、扩张冠脉及促纤溶作用
药用植物茵陈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这主要是其含香豆素类物质, 能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 使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得到释放, 因此, 药用植物茵陈也具有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2
4 其他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 茵陈的药理作用广泛, 主要有利胆保肝、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和免疫调节等作用。除此之外, 还具有退黄疸、清湿热、利尿, 预防流感、肠炎、痢疾, 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微循环、延年益寿等功效, 具有较强的药用和保健功能。2
化学成分药用植物茵陈的化学成分复杂, 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等物质。现将药用植物茵陈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归纳分类。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物质是茵陈的主要成分之一, 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调节免疫、抗衰老、抗炎和抗过敏等诸多功效。2
1.2 萜类
萜类化合物能够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肿瘤以及镇定。查阅文献可知, 蒿属植物中含有较多种类的萜类化合物, 茵陈中也可以分离出萜类化合物, 应用在医药、临床等领域。2
1.3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应用在化妆品领域, 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抗氧化、抗辐射等生物活性。这类物质由于具有药理与临床应用作用, 因此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2
1.4 挥发油类
据报道, 从茵陈蒿的挥发油中共检测出36种化合物, 主要包括苯乙酮、茵陈二炔、2-乙基呋喃、1-环丙基-乙酮、茵陈二炔酮、1, 3, 5-环庚二烯、a-柠檬烯、3-甲基环戊酮、1, 8-桉叶素、2, 2, 3-三甲基-3-环戊烯-乙醛、a-石竹萜烯、2, 2, 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等, 占挥发油总量的91.25%。2
1.5 其他成分
在药用植物茵陈中, 除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等物质外, 还含有有机酸类、甾类、酚类等物质。2
经典名方通过对古代医籍的研究, 发现古代医家常用茵陈配伍不同中药治疗黄疸之阴黄、阳黄, 以及其他湿热温病等。在用药剂量上, 不同朝代剂量换算不同, 如东汉1两约13.8 g, 宋金元1两约41.4 g, 明1两约37 g, 清1两约37.3 g等。如茵陈术附汤, 茵陈 (一钱约3 g) 苦泄下降, 与大辛大热之附子相伍, 常用于治疗黄疸之阴黄;茵陈蒿汤, 茵陈 (六两约82.8 g) 与大黄相伍, 泻火通下而清热利湿, 使湿热之邪同时从大小便而出, 常用于治疗黄疸初起之热重于湿者。当归拈痛汤, 茵陈 (五钱约15 g) 与利水渗湿之泽泻相伍, 共治湿热为病, 湿重于热者。甘草茵陈汤, 茵陈 (三钱约9 g) 与清热泻火之栀子相伍, 清热利湿之力显著, 且能引湿热从小便出, 适用于黄疸之阳黄的治疗。茵陈四逆汤, 茵陈 (二两约82.8 g) 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干姜相伍, 利湿与散寒并进, 适用于阴黄的治疗。桃花化浊汤, 茵陈 (三钱约9 g) , 与清热凉血祛瘀之丹参相配伍, 清热活血利湿兼顾, 适用于黄疸之湿热兼瘀证。3
种植方法1、选种整地
茵陈草主要有两个品种,分别是法国茵陈草和俄国茵陈草。种植茵陈草的地带一般是气候比较温暖并且湿润。同时种植地的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水排灌良好的土壤。整地至少要深翻二十到二十五厘米左右,并且撒好充足的有机肥、饼肥、厩肥作为底肥。最后要注意的就是在田间进行开沟,沟沟相互交融,有利于排水引流。
2、适时播种
茵陈草播种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春季。播种的方法分别有一下两种,种子播种、分株繁殖。种子播种后期是需要移栽定植的,而分株繁殖基本上在栽种的时候就规划好了种植的密度的。种子播种一般是在二月份左右到三月份左右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将种子用细河沙搅拌均匀,而分株繁殖一般是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栽种。
3、移栽定植
当茵陈草长到十到十五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了,移栽的时候密度一般是按照行间距二十五厘米、株间距二十厘米的间隔进行定植。定植的时候需要用水将田间浇一遍,然后进行挖穴栽种即可。
4、田间管理
在定植后一周左右,基本上栽种的能够成活的茵陈草都已经成活,没有成活的也不可能再活过来,所以要及时的进行补苗。在补苗之后要合理的进行追肥,这样可以促进茵陈草的生长,使田间的茵陈草看起来都比较整齐,同时要结合中耕和浇水一同进行,这样不仅能促进养分的吸收,还能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加快茵陈草生长的速度。茵陈草主要能被利用的部分就是它的茎叶,所以我们在追肥的时候主要还是以促进茎叶生长的肥料为主,比如说氮肥、粪尿水等,每次施肥都可以结合中耕除草行业浇水进行。
5、病虫害防治
茵陈草最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和菌核病。根腐病主要是危害茵陈草的根部,最终导致整个植株腐烂死亡,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水分管理不当,可以使用百菌清进行防治。而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感染疾病,我们可以使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同时要科学的进行施肥,增强植株的抗性。最常见的害虫就是地老虎、卷叶虫以及蚜虫,针对这些害虫都有专门的药剂进行喷杀,通常可以使用敌百虫、乐果乳、敌敌畏等。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