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巴戟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巴戟是一种被子植物,一种常绿灌木,又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三蔓草、不凋草、生山中、叶似茶。根茎可作中药。性微温,味辛甘,功能补肾阳,壮筋骨。主治肾虚、腰膝酸软宫冷、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等。茎圆柱形,叶对生,呈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钝或圆,全缘。头状或聚伞形花序顶生。根肉质肥厚,圆柱形,呈结节状。子房下位,聚合果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7~10月。巴戟喜温暖湿润怕寒冷,也较耐旱。在年平均温度21℃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月平均温度20~25℃的地区生长最适宜。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广,荫蔽度30%至全光照生长较好。属于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

形态特征藤本藤本;肉质根不定位肠状缢缩,根肉略紫红色,干后紫蓝色;嫩枝被长短不一粗毛,后脱落变粗糙,老枝无毛,具棱,棕色或蓝黑色。叶薄或稍厚,纸质,干后棕色,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13厘米,宽3~6厘米,顶端急尖或具小短尖,基部纯、圆或楔形,边全缘,有时具稀疏短缘毛,上面初时被稀疏、紧贴长粗毛,后变无毛,中脉线状隆起,多少被刺状硬毛或弯毛,下面无毛或中脉处被疏短粗毛;侧脉每边(4~)5~7条,弯拱向上,在边缘或近边缘处相联接,网脉明显或不明显;叶柄长4~11毫米,下面密被短粗毛;托叶长3~5毫米,顶部截平,干膜质,易碎落。

花序花序3-7伞形排列于枝顶;花序梗长5~10毫米,被短柔毛,基部常具卵形或线形总苞片1;头状花序具花4~10朵;花(2-)3(-4)基数,无花梗;花萼倒圆锥状,下部与邻近花萼合生,顶部具波状齿2~3,外侧一齿特大,三角状披针形,顶尖或钝,其余齿极小;花冠白色,近钟状,稍肉质,长6~7毫米,冠管长3~4毫米,顶部收狭而呈壶状,檐部通常3裂,有时4或2裂,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顶部向外隆起,向内钩状弯折,外面被疏短毛,内面中部以下至喉部密被髯毛;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裂片侧基部,花丝极短,花药背着,长约2毫米;花柱外伸,柱头长圆形或花柱内藏,柱头不膨大,2等裂或2不等裂,子房(2-)3(-4)室,每室胚珠1颗,着生于隔膜下部。

聚花核果聚花核果由多花或单花发育而成,熟时红色,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径5~11毫米;核果具分核(2-)3(-4);分核三棱形,外侧弯拱,被毛状物,内面具种子1,果柄极短;种子熟时黑色,略呈三棱形,无毛。花期5-7月,果熟期10~11月。1

生长环境生于山地疏、密林下和灌丛中,常攀于灌木或树干上,亦有引作家种。原产南亚热带气候温和、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次生林下,我国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海南,广西东南部等地。越南南部也有分布。1

分布范围原产南亚热带气候温和、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次生林下,我国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海南,广西东南部等地。越南南部也有分布。1

主要价值采制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皮部有时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呈串节状。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黄棕色或黄白色。无臭,味甜而微涩。

化学成分预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性微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巴戟天可以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治疗肾阳虚弱的阳痿,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也可以治疗肝肾不足的筋骨痿软,腰膝疼痛,或者风湿久痹,步履艰难。

【功用】本品性温补,为“补肾要剂”,功擅温肾益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主治肾阳虚衰,阳痿早泄,尿频遗尿、腰脊酸痛、风湿痛及妇女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症。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辛。归肾、肝经。

【用量用法】常用10~15克。或人丸、散、酒剂。

【现代研究】巴戟天含糖类、黄酮氨基酸、维生素C及锌、锰、铁等。巴戟天具有明显的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并能增强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促黄体的功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此外,能升高白细胞,增加甲状腺功能低下小鼠耗氧量,有抑制幼年小鼠胸腺萎缩等作用。

【进补应用】1.老人衰弱,足膝痿软,步履困难 巴戟天、熟地黄各10克,人参4克(或党参10克),茧丝子6克,补骨脂6克,小茵香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可收补肾壮腰之效。

2.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 巴戟天、党参、覆盆子、冤丝子、神曲各9克,山药18克。水煎服,每日1剂。常服有效。

3.遗尿、小便不禁 巴戟天12克,益智仁10克,覆盆子12克。水煎服,每日 1剂。亦可用巴戟天30克,核桃仁20克,装人猪膀胱内,隔水炖熟后食服。

4.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巴戟天、当归各9克,淫羊藿、仙茅各9~15克,黄柏、知母各5~9克。水煎服,每日工剂。对妇女更年期表现为高血压,烘热汗出,头晕,头胀,下肢不温,小便清白者较为合适。

5.肾病综合征 巴戟天30克,山茱萸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对具有典型库欣综合征症状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注意事项】本品究属温阳之品,如有口渴口音,小便黄赤等热性症状,不宜服用。

用药禁忌不可以和海藻、甘遂、芫花、甘草同用。

栽培技术巴戟又名鸡肠风,黑藤钻,以根供药用,为强壮剂,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主产广西及广东。2

选地、整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且排灌方便的壤土作苗圃,宜施以草皮泥或土杂肥作基地。

繁殖方法巴戟可采用种子和扦插繁殖。扦插法可分根扦和枝插,根插成活率低,同时根为商品分部,一般不采用,当前主要采用插条繁殖法。

插条育苗方法如下:选择2~3年生左右粗壮的野生或家种的巴戟,茎蔓作插穗为好,扦插前,将剪下的茎蔓除去全部叶片及红紫色的嫩梢,截成长6-7寸左右的插穗。最好随剪随插,否则宜用湿稻草或其它覆盖物盖好,以防切口干燥,影响成活。扦插时期宜于春季或雨季进行。株行距5×2寸斜插,倾斜度为45度左右,插穗入土深约三分之二,插后踏实,覆盖芒箕或稻草,最后淋水,春夏季扦插,2-3周左右萌芽生根,冬季扦插则需二个月余。

幼苗管理:插穗萌芽生根后,揭开盖草,并插上芒箕遮荫,苗高4-5寸左右,逐步除去芒箕,结合除草施淡薄人粪尿或尿素等1-2次,培育半年以上即可定植。2

定植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壤土种植,低洼易积水的地方不宜栽培。在山地杂木林种植巴戟,冬季先将林地的杂木砍伐挖根,按水平线修成3尺左右梯田带,深翻一尺左右,在整地的同时开排水沟,以防积水塌坦,在梯带上按株行距1.2~1.5尺挖穴。如在较平坦的地方种植,株行距为2尺左右,穴长、宽各一尺,深0.8~1尺,每穴施草皮坭,过磷酸钙或土杂肥,混合肥15~20斤。

定植在春夏季进行,但以春季成活率较高,如在夏季定植,宜选阴雨天进行,以保证成活,阴雨天定植可随起苗随定植,如遇晴天或风较大的天气,必须用黄泥浆根,以防根部干枯影响成活。远途运输,也须浆根,并立即装运。2

田间管理巴戟的田间管理主要是除草和施肥,定植后头两年,每年除草2~3次,除草时注意不伤根系,施肥2~3次,春夏季 进行1~2次,以氮肥为主,如人畜粪尿或尿素等,秋季施草皮泥,堆肥或土杂肥等。四年至六年生的每年春夏季各施肥一次,以磷钾肥为主。

收获和加工巴戟种植7~8年才能收获。全年都可采收,一般用锄头挖起地下根块,挖时注意勿伤根皮,收获后不能堆置太久,以免影响质量。

加工方法:将巴戟洗去泥沙,剪去叶茎或须根,晒至六、七成干用木锤轻轻打扁,然后按生药规格切成2~4寸长小段,再在阳光下晒2~3天干燥即可。

防治

|| ||

食用方法1.巴戟天酒:巴戟天、淮牛膝各等量。用约十倍的白酒浸泡。每次饮1~2小杯。本方源于《千金要方》。主要以巴戟天补肾、强筋骨,以淮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以酒助药力。用于肝肾不足,肾阳虚衰,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2.巴戟苁蓉鸡:巴戟天、肉苁蓉各15g,仔鸡1只。二药纱布包扎,鸡去肠杂等,洗净,切块,加水一同煨炖,以姜、花椒、盐等调味。去纱布包后,饮汤食肉。本方主要以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用于肾虚。

3.巴戟天10克炖鸡或排骨等均可,对男性腰痛有良效。

4.巴戟肉:取净巴戟天,照蒸法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盐巴戟天:取 净巴戟天,照盐蒸法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制巴戟天:取 甘草,捣碎,加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巴戟天拌匀,照煮法煮透,趁热除去木心,切 段,干燥。每100kg 巴戟天,用甘草6kg。3

炮制方法1.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

2.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两)

3.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4.使用巴戟天时,须用拘杞子汤浸一宿,至稍软漉出,再用酒浸一伏,再漉出,用菊一同熬至焦黄,除去菊花,用布拭干用。

5.用酒浸一宿,锉焙入药,如急用,只用温水浸软抽去木心用。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