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簕菜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簕菜,由于其枝节间带刺,刺呈弯钩状,其叶掌状复叶互生,小叶3枚,于叶柄基部亦长钩状刺三根,故称其为簕菜。广东恩平簕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簕菜可烘干用来煲汤饮用,也可深加制茶。

简介簕菜,别名白觞花、榄树菜、三加皮、三叶五加、鹅掌簕。

属灌木植物。分布于秦岭南部以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广东主要分布在恩平等山区,生于疏林、林缘、灌丛、路旁等处。簕菜有解百毒之称,味道甘醇,芳香浓郁,长久回甘。恩平人于20世纪初已开始采摘食用,恩平簕菜已成为恩平特色蔬菜,凡是来恩平旅差观光客人,食谱桌上都离不开簕菜菜式。簕菜还可烘干用来煲汤饮用,也可深加制茶。1

形态特征灌木,高1-7米;枝软弱铺散,常依持他物上升,老枝灰白色,新枝黄棕色,疏生下向刺;刺基部扁平,先端钩曲。

有小叶3,稀4-5;叶柄长2-6厘米,有刺或无刺,无毛;小叶片纸质,稀膜质,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长4-10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基部歪斜,两面无毛,或上面脉上疏生刚毛,边缘有细锯齿或钝齿,侧脉5-6对,明显或不甚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2-8毫米,有时几无小叶柄。

伞形花序3-10个、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厘米,有花多数,稀少数;总花梗长2-7厘米,无毛;花梗细长,长1-2厘米,无毛;花黄绿色;萼长约1.5毫米,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

果实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黑色。

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分布范围簕菜广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西自云南西部国境线,东至台湾,北起秦岭南坡,但在长江中下游北界大致为北纬31度,南至海南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在广东主要分布在恩平及周边山区。印度、越南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喜生于村边、路旁、旷野灌木丛中。2

营养价值簕菜含有很高的营养成分,除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E、可溶性糖外,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

主要价值广东恩平人于上世纪初已开始采摘食用,由于其独特,甘凉爽口,带有清香微苦,脆爽味道而被广大食客认可,众口皆碑。

簕菜可谓恩平野生蔬菜一绝,是一种天然环保型保健蔬菜,全市野生及种植簕菜面积达3万亩,年产鲜簕菜9万担。恩平簕菜已成为恩平特色蔬菜,凡是来恩平旅差观光客人。食谱桌上都离不开簕菜菜色。簕菜还可烘干用来煲烫饮用,还可深加工制茶。恩平簕菜已逐渐于广东省内甚至全国响有盛名,逐渐被食家所认同。

随着生产技术发展,更有企业把簕菜制作成“簕菜茶”,让喜欢簕菜味道的人能随时随地泡来品饮。

管理1、育苗

在华南地区选择冬季进行扦插繁殖育苗,春季移苗定植。

2、日常管理

要供应适当的水分和肥料,保持土壤湿润。多年种植。

3、采收

定植第2年开始采收。采收10~15厘米的嫩梢食用。可多年采收。3

食谱其中簕菜最受欢迎的烹调方法是:鲫鱼簕菜汤

《本草纲目》记载:簕菜有解百毒之称,味道甘醇,芳香浓郁,长久回甘。具有清热排毒、消暑解渴、解烟酒、减肥、抗疲劳的功效。四邑恩平一带的簕菜风味独特,甘凉爽口,带有清香的微苦,可谓恩平野菜一绝。以它滚鲫鱼汤,尤为鲜美可口,还带有淡淡的薄荷清香味,为消暑气的食养汤品。

材料:簕菜500克、鲫鱼1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葱三段。

烹制:簕菜摘取嫩叶枝,洗净;鲫鱼宰洗净,抹干水,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水,猪瘦肉洗净,切片。在镬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6碗量)和姜,滚沸后下鱼和瘦肉,滚至刚熟,下簕菜至熟,下盐和少许油便可,为3~4人量。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

评论
德松
大学士级
药食双用,饮品更佳!
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