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松是松科松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缅甸、锡金、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600米至3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针叶树阔叶树混交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70米,胸径1米以上,树皮暗灰褐色,裂成小块片脱落;枝条广展,形成宽塔形树冠;一年生枝绿色(干后呈红褐色),无毛,有光泽,微被白粉;冬芽圆柱状倒卵圆形或圆柱状圆锥形,顶端尖,微有树脂,芽鳞红褐色,渐尖,先端微分离。1
针叶5针一束,细柔下垂,长10~20厘米,径约1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背面苍绿色,无气孔线,腹面每侧具4~7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单层皮下层细胞,在背面偶尔出现单个或2~3个细胞宽的第二层细胞,树脂道3个,边生,稀腹面1个中生。1
球果圆柱形,下垂,中下部稍宽,上部微窄,两端钝,具树脂,长15~25厘米,果梗长2.5~4厘米,种鳞张开前径3~4厘米,张开后径5~9厘米;中部种鳞长3~5厘米,宽2~3厘米,鳞盾淡褐色,菱形,微成蚌壳状隆起,有光泽,常有白粉,上部宽三角状半圆形,边缘薄,两侧平,下部底边宽楔形,鳞脐暗褐色,薄,微隆起,先端钝,显著内曲;种子褐色或黑褐色,椭圆状倒卵形,长7~8毫米,径4~5毫米,种翅长2~3厘米,宽8~9毫米。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1
生长环境乔松喜低温潮湿气候,原产地亚东的气候条件是:每年平均温度为7.5℃,一月平均温度为0.2℃,七月平均温度为14.4℃,年降雨量936.6毫米。乔松喜中性到微酸性土壤,根系穿透力强,耐瘠薄土壤,冬季怕干风。乔松幼苗期生长比较缓慢,五年后生长逐渐加快,20~50年是速生期,这时树可达30米,胸径可达45厘米左右。2
分布范围主要产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及缅甸等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分布最广的森林类型。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生于片岩、沙页岩和变质岩的山地棕壤或黄棕壤,耐干旱瘠薄。
繁殖方法乔松多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幼龄树的嫩枝扦插繁殖。种子不需经过低温春化处理,随时浸种沙藏,即可发芽播种。由于种子来源于天然林,密度较大;造成种子饱满程度不好,有的不能发芽,因此在播种前,对种子要进行精选。播种方法可用高床条播和撒播,播后覆盖塑料薄膜。乔松幼苗喜阴,需加庇萌才能生长良好。一般一年生苗高15厘米,二年生25厘米,较本地油松、白皮松生长都快,个别植株有二次生长现象。2
曾试验用华山松作砧木嫁接乔松,亲和力尚好成活后生长迅速,且增加了抗寒性,因此嫁接也是一种较好的繁殖方法。2
园林用途树干高大,挺直,材质优良,结构细,纹理直,较轻软.可作建筑、器具、枕木等用材,亦可提取松脂及松节油,生长快,为西藏南部及东南部的珍贵树种,可选作该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