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蠹(Attagenus minutus Olivier)是一种鞘翅目皮蠢科的昆虫。主要寄生于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中,除西藏不明外,各地均有发生,是世界性害虫。一般一年一代,以幼虫群集于室内、衣柜、地板砖石缝隙或尘芥杂物内越冬。成虫不食害衣物,仅飞至野外食花蜜、花粉或菌类等1。
基本信息学名:Attagenus minutus Olivier
异名:Attagenus piceus Olivier
目:鞘翅目
科:皮蠢科
别名:黑鲤节虫、日本鲤节虫、毛毡黑皮蠢。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6mm,雄虫体长2.8—5mm,体赤褐至黑褐色,体上密生褐色至黑色细毛,前胸背板基部生黄褐色毛。头扁圆形,密布黑色小点,后面中央具1赤褐色单眼,触角浅褐色或黄褐色,末节暗褐色,共11节,末端3节膨大;雌虫末节长略长于9节、10节之和,雄虫末节长为9、10节之和的3—4倍。前胸背板后缘宽于前缘。鞘翅上刻点行不清楚。卵椭圆形,长0.6—0.9mm,乳白色略具光泽。末龄幼虫体长9—10mm,长圆筒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胸部宽,向后虫体渐细,全体赤褐色,各节间及腹面色浅,全体具褐色细长毛,腹末簇生一束黄褐色细毛,长与体长近似。蛹长5—6mm,浅黄色,扁椭圆形,体上具浅褐色细毛。
地理分布除西藏不明外,各地均有发生,是世界性害虫。
寄主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及其加工品、粉粮、麦夫皮、米糠、油菜籽、豆类、贮烟、蚕茧、丝毛织品、毛皮、皮革、昆虫标本。
为害特点黑皮蠹别名黑鲤节虫、日本鲤节虫、毛毡器皮蠹。分布除西藏不明外,各地均有发生,是世界性害虫。幼虫3龄前取食碎屑粉末和碎粮粒,4龄后取食整粮粒。食性较杂,寄主有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及其加工品(姐粉粮蔌皮、米糠等)以及油菜子、豆类、储烟、蚕茧、丝毛织品、毛皮、皮革、昆虫标本等2。
生活习性黑皮蠹通常一年发生1代,如条件不适,二年完成1代。以成虫、幼虫在仓库内缝隙、碎烟中群集越冬。幼虫期长,抗寒耐饥能力也强,一般可达258~639天。幼虫有假死性,喜潮湿和黑暗,常群集于烟仓底层或钻入烟仓内取食危害。老熟幼虫化蛹于其中,蛹期一般6~24天,羽化为成虫后4天交配产卵,每雌可产卵42~114粒。成虫寿命25℃时雄虫可活38天,雌虫可活36天3。
防治方法(1)清除仓底杂物,保持清洁。
(2)清除仓库四周的蜜源植物和杂草,防止引旧成虫。
(3)采用气调防治法或磷化铝熏蒸法。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