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双齿多刺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双齿多刺蚁是蚁科多刺蚁属的一种蚂蚁,拟黑多刺蚁指的也是这种蚂蚁,其他中文名有鼎突多刺蚁、黑棘蚁等,属于经济类昆虫,具有药用食疗价值1。进入冬季时有休眠期,停止繁殖。在一般情况下,每年4月及10月产生有性蚁。

基本资料种名:双齿多刺蚁

种拉丁名:Polyrhachis dives Smith

国内分布:浙江、安徽、云南、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

国外分布:印度、缅甸、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

外形特征成虫,工蚁体长 5.28-6.30 mm,体黑色,有时带褐色。触角着生处远离唇基。前胸背板前侧角、并胸腹节背板各具2个直的长刺。前胸背板刺伸向前外侧,略下弯。并胸腹节背板刺直立,相互分开,弯向外侧。腹柄结顶端两侧角各具一弯向后腹部的长刺,刺之间有2-3个小齿;后腹部短。全身密被、浅黄色柔毛,头部毛较稀疏,后腹呈银灰色。雌蚁体长8.62-9.77 mm,头较小,具3只单眼,唇基前缘中央凹入。前胸背板刺很短,并胸腹节刺比工蚁刺稍短。其余似工蚁。

雄蚁体长 5.70—6.49 mm;头很小;单眼及复眼很大;触角 13节,触角脊相距较窄;并腹胸及腹柄结不具刺或突起。其余似工蚁。 卵圆形,乳白色。长 0.9-1.0 mm,宽 0.3-0.4mm。 幼虫 白色。初孵时体长 5.0-6.0 mm;老熟幼虫体长 7.0—10.0 mm,体宽2.0-2.5 mm。 蛹白色,体长 5.0-6.0 mm,体宽 2.0 mm。绝大多数包围于浅棕色之中,少数为裸蛹。

栖息环境双齿多刺蚁多在树上筑巢而居,少数建巢于草丛、石块下。在冬季蚁巢可由树上转移至地面。蚁巢由树木枝叶、杂草碎屑、吐丝物等构成,巢内呈蜂窝状,有许多小室。双齿多刺蚁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云南全年活动,在湖南和安徽冬季休眠。

生活习性蚁巢受干扰后,大量工蚁迅速涌出防卫。蚁巢内同时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的个体。蚁巢大小相差很大,其长10-39 cm,宽6-20 cm,高5-17 cm。每巢蚁个体数从几千个到4-5万个。平均每巢有11510个个体,其中卵432粒,幼虫1654头,蛹1210个,工蚁6162只,雄蚁1948只,雌蚁25只。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产生有性蚁。 双齿多刺蚁卵期15-17天,幼虫期23-25天,蛹期(包括预蛹期)13-16天。完成 1代所需天数与幼体受工蚁饲育程度有关,一般需2个月左右。该蚁蚁巢在个体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自动分巢。1个蚁巢1年最多可发展至9个蚁巢。 活动范围与气温和季节有关。春秋季活动距离较近,夏季较远。一般活动距离为8-14 m,最远 达30-40m。筑巢活动在雨后最为频繁,此时有大量工蚁叼着马尾松雄花、草屑、虫粪或沙粒等,吐丝物将建巢材料粘接,一般3-6日即可筑一巢。 双齿多刺蚁喜食蚜虫、介壳虫等昆虫分泌的蜜露、植物腺体如八宝树、红豆等所分泌的甜质物以及一些小型节肢动物。对松毛虫1-3龄幼虫有捕食能力。在生态环境相似的松林,平均每株树有1—3巢蚂蚁的50株树,极针被害率比无以树少70.7%。广西合浦县乌家大队一片20 ha的有蚁松林,历年松毛虫大发生时,周围松林针叶均被吃光,而有蚁林则保持一片青绿。1974年6月松毛虫大发生时,平均每树有0.4个蚁巢的松林,虫口密度为5 3条/株,针叶被害率10%以下;而附近无蚁松林,发生虫害面积130 ha,虫口密度153条/株,松针被害率90—98%,形似火烧。广东台山县瑞芬乡1968年将200个蚁巢放在近水源、郁闭度大的林内,1969年第一代松毛虫大发生时已起作用。1969年6月进行第一次人工扩散,到1972年扩散到13 ha,蚁巢6000多个;到1975年10月,扩散面积 33ha,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

繁殖方式饲养双齿多刺蚁可以饲喂人工饲料,其配方如下:琼脂5克,水500克,鸡蛋1个,蜂蜜62毫升,维生素、矿物质若干。制作方法是:先将琼脂放入水中煮沸,待凉至室温后,再放入其它成分,鸡蛋在搅拌机上以3000rpm速度搅拌3分钟,倒入琼脂内,再倒入浅盘,凝固后切成小方块,放入冰箱待用。

人工蚁巢主要分为2类,即有土巢和无土巢。有土巢更接近蚂蚁生活的自然环境,能经常保持较稳定的湿度,消除了无土巢对蚂蚁行为的影响。最简单的有土巢可用2个直径不同的U形玻璃缸制作。小缸较矮,将小缸放入大缸中,两缸缝隙用上或沙子填充。后者比前者更好,因用沙子较干净,易清洗。小缸为蚂蚁的活动室,内放一小棍,以便蚂蚁方便地爬上爬下。食物等放在小缸内,大缸盖一纱网,以阻止蚂蚁逃跑,对一些小型蚂蚁,在大缸顶端内缘涂一圈凡士林油,即可阻止蚂蚁逃跑。用黑纸或黑布将大缸围起来,使蚁巢保持黑暗的环境。将黑纸或黑布揭开,便可观察到蚁巢内的结构。无土巢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种群的全部个体及其活动情况,也容易清洁。缺点是观察不到蚁巢的结构,需要经常照顾。

食性双齿多刺蚁为肉食、植食兼有种类,喜食蚜虫、蚧虫分泌的蜜露(即其排泄粪便),小型节肢动物尤其是多种昆虫成虫的残弱体,多种食叶害虫、鳞翅目小龄幼虫,也取食植物腺体分泌的甜质物。我国南方诸省将其作为控制松毛虫幼虫危害的天敌加以利用3。

分布区域分布于安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南、台湾、云南、浙江4。

商业经营双齿多刺蚁属于“三有保护动物”2,同时又被列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