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介绍
古人对浙东白鹅有“飘若浮云,骄若游龙”的赞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初唐文学家骆宾王8岁时所作的《咏鹅》,字里行间体现古人对白鹅的“爱意”。晋代书圣王羲之的爱鹅情结也为天下人所知,他以字换鹅等故事被广为传诵。据考证,他们所涉的白鹅就是浙东白鹅品种。
由浙江省农业厅1980年出版的《浙江省畜禽品种志》中记载了浙东白鹅的产区分布图,杭州萧山区也是产区之一。
产地和分布浙江东部的绍兴、宁波、舟山、萧山等地,尤以象山、定海两县(区)为最多。
品种特征浙东白鹅成年鹅体型中等大小,体躯长方形,颈细长,无咽袋。额上肉瘤高突,呈半球形覆盖于头顶,随年龄增长而突起明显(公鹅比母鹅更突出)。 喙、蹠、蹼幼年时橘黄色,成年后橘红色,爪白色,眼睑金黄色,虹彩灰蓝色。全身羽毛白色,仅有少数个体在头颈部或背腰处夹杂少数黑色斑块2。全身羽毛洁白,约有15%左右的个体在头部和背侧夹杂少量斑点状灰褐色羽毛。额上方肉瘤高突成半球形,随年龄增长突起明显。颌下无咽袋。颈细长。喙、胫、蹼幼年时橘黄色,成年后变橘红色,爪玉白色;肉瘤颜色较喙色略浅;眼睑金黄色,虹彩灰蓝色。成年公鹅高大雄伟,肉瘤高突,耸立头顶,昂首挺胸,鸣声宏亮,好斗逐人;成年母鹅肉瘤较低,性情温驯,鸣声低沉,腹部宽大下垂。
品种性能浙东白鹅成年公鹅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胫长分别为:5.04±0.04公斤,30.50±0.11厘米,8.70±0.11厘米,9.40±0.09厘米,9.10±0.07厘米,成年母鹅分别为:3.99±0.02公斤,28.20±0.05厘米,8.20±0.05厘米,8.50±0.04厘米,8.30±0.03厘米。一般每年有四个产蛋期,每期产蛋量为8~13个,一年可产蛋40个左右,平均蛋重为149.1克,蛋壳白色。浙东白鹅是肉质较优的白色中型鹅种,但未经有计划选育,个体间良莠不齐,遗传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浙东白鹅适应性和繁殖力强,耐粗饲,以食草为主,生长快,从雏鹅到成年大鹅只需三个月左右。在其性成熟之前就可宰杀食用,故无须阉割等手续。一年可养四期,按季节分为冬至鹅、清明鹅、菜花鹅、夏至鹅(夏篮摊)。
浙东白鹅繁育技术新进展人工醒抱人工药物醒抱,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阻断引发抱窝的神经递质的传递,进而阻断催乳素的分泌,从而阻止抱窝,缩短抱窝期和恢复期,增加产蛋期,达到增产的目的。
纯繁和杂交育种浙东白鹅在Ⅰ世代至Ⅱ世代选育过程,产蛋性能取得进展明显。浙东白鹅Ⅱ世代受精率为84.96%,受精蛋孵化率为 84.07%。Ⅱ世代母鹅每只提供苗鹅数为30.97只。
本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浙东白鹅 4 个品系产蛋曲线虽存在差异,但大体趋势是一致的,即 9 月份开始产蛋,持续到来年的 5 月份休产。 10 月份产蛋量突然下降,可能与气候变化相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