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生态幅度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有机体的某一生理过程适应生态环境条件的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指整个生态环境,也可以指生态环境中的某一生态因素。2
特点生态幅度是有机体或有机体的某一生理过程,对生态环境或其中一个或多个生态因素变化的适应范围。生态幅度在种内、种间不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生育阶段,生态幅度也不同。3
生物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生理,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功能抗御生态因子的不利影响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们称这种能力为生物的忍耐力)。生态因子的变化如果超出了生物的忍耐力,就会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限制性作用。某种生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忍耐力限度常受其他因子的影响,不同生物体之间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生育阶段,生物的忍耐力限度也不相同,即不同种生物和不同生育阶段的生物有不同的生态幅度。1
在生态最适域(最适范围)中,生物生活能力及数量达到最高水平,由于需求能得到满足,生物对该生态因子的变化不敏感;一旦超出最适范围,该生态因子的轻度变化即可引起生物生活能力及分布数量的剧烈变化。4
有些生物对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幅度较大,这种生物称为广生态幅,或叫做“广生性生物”。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幅度较小的生物,称为狭窄生态幅,或称为“狭生性生物”。如典型的热带植物,就不能适应低温条件,则属于狭生性生物。又如蕨,它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多种生境中都可以出现,因而它是广生态幅的植物。2
树木的生态幅度随树种而异,有些树种的生态幅度较大,在自然界的分布较广泛;有些树种的生态幅度小,其分布范围相应较窄。生态幅度的大小,对于扩大树种的分布范围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引种和育种时,需要研究树种这一特点。5
划分类型根据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适应的生态幅度,可分为很多类型,对温度因子的有狭温性和广温性;对光因子的有狭光性和广光性;对水因子的有狭水性和广水性;对盐因子的有狭盐性和广盐性;对湿度因子的有狭湿性和广湿性;对食物因子的有狭食性和广食性;对栖息地有狭栖性和广栖性等。而且,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其生态幅度不相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