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耳黄鸡又称白银耳鸡、上饶地区白耳鸡、江山白耳鸡,以其全身披黄色羽毛、耳叶白色而故名。它是我国稀有的白耳鸡种。该鸡主要产区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上饶、玉山三县和浙江省江山县。据1980年统计,江西广丰县现有白耳黄鸡50万只、上饶县16万只、玉山县8万只,浙江江山县有7万余只,合计约有80余万只1。
品种形成白耳黄鸡产区为丘陵地带,多数是粘性壤土,少数是沙质壤土。该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以江西广丰县为例;年平均气温为17.8℃年降水量为1360mm。该县地少人多,且以生产杂粮为主,畜牧业生产占的比重较大,饲养猪、鸡又是当地农家的主要副业。这些都是促使形成白耳黄鸡的因素。
据浙江江山县从上余乡乌房山发掘出的东晋单头天鸡壶与和睦乡乌里山发掘出的南朝单头、双头天鸡壶等出土文物考证,该地区(产区四个县从前都属金华府管辖)早在1500多年前养鸡已较普遍2。
体型外貌外貌特征白耳黄鸡体型矮小,体重较轻,羽毛紧密,但后躯宽大,属蛋用型鸡种体型。
产区群众以“三黄一白”为选择外貌的标准,即黄羽、黄喙、黄脚呈“三黄”,白耳呈“一白“。耳叶要求大、呈银白色、似白桃花瓣。
成年公鸡体呈船形。单冠直立,冠齿一般为4~6个。肉垂软、薄而长,冠和肉垂均呈鲜红色、虹彩金黄色。喙略弯、呈黄色或灰黄色,有时上喙端部呈褐色。头部羽毛短、呈橘红色,梳羽深红色,大镰羽不发达,黑色呈绿色光泽,小镰羽橘红色,其他羽毛呈浅黄色。
母鸡体呈三角形,结构紧凑。单冠直立,冠齿为6-7个,少数母鸡性成熟后冠倒伏。肉垂较短,与冠同呈红色。耳叶白色。眼大有神,虹彩橘红色。喙黄色,有时喙端褐色。全身羽毛呈黄色。
公、母鸡的皮肤和胫部呈黄色,无胫羽。
初生雏绒羽以黄色为主3。
体重和体尺据1980年江西省上饶地区三县调查资料,白耳黄鸡的体重和体尺如表14。
表1成年鸡的体重和体尺 | |||||||
性别 | 体重 (g) | 体斜长 (cm) | 胸宽 (cm) | 胸深 (cm) | 龙骨长 (cm) | 骨盆宽 (cm) | 胫长 (cm) |
公 | 1450 | 17.25 | 5.09 | 7.39 | 9.61 | 6.12 | 6.50 |
母 | 1190 | 15.47 | 4.88 | 7.09 | 8.60 | 5.67 | 6.07 |
雏鸡羽毛生长较快,通常42日龄全身羽毛可长齐,换羽也较快,适应性强。据1980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实验鸡场对白耳黄鸡生长期各阶段体重测定,其结果如表2。
表2生长期各阶段体重 | |||||
性别 | 初生重(g) | 30日龄(g) | 60日龄(g) | 90日龄(g) | 150日龄(g) |
公 | 37.0 | 144.95 | 435.78 | 735.34 | 1264.53 |
母 | 37.0 | 144.95 | 411.59 | 599.04 | 1019.89 |
成年鸡的屠宰率较高,屠体较丰满。据1980年江西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组测定,其屠宰率如表3。
表3成年鸡的屠宰测定 | ||
性别 | 半净膛屠宰率(%) | 全净膛屠宰率(%) |
公 | 83.33 | 76.67 |
母 | 85.25 | 69.67 |
据1980年上饶地区调查统计,母鸡开产日龄平均为151.75d,年产蛋平均为180个。蛋 重平均为54.23g。蛋壳深褐色。蛋壳厚达0.34--0.38mm。蛋形指数为1.35--1.38。哈氏单位为88.31±7.82。
繁殖性能在公母配种比例为1:2--15的情况下,种禽场的种蛋受精率为92.12%,受精蛋孵化率 为94.29%,入孵蛋孵化率为80.34%。
公鸡约110—130日龄开啼。母鸡就巢性弱,在鸡群中仅15.4%的母鸡表现有就巢性, 且就巢时间短,长的20d、短的7--8d。
雏鸡成活率,30日龄为96.4%,60日龄为95.24%,90日龄为94.04%4。
评价和展望白耳黄鸡蛋大,蛋壳质量良好,平均年产蛋180个以上,是我国优良的蛋鸡育种素材。
本品种分布较广,经当地建场选育,产蛋量和体重均有所提高。今后应重点选择蛋大、 更多的留种,培育优良品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