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果,别称化橘红,常绿灌木,主干短粗,一般高0.5-1 米,树冠高4米,枝条较短而粗壮,无刺或稍带钝刺,嫩枝梗稍扁,披绒毛;单身复叶互生,叶片较厚、椭圆形,长约10-18 厘米,宽6-7厘米,叶翼呈倒心形;成熟果直径10-25厘米。花期3月,挂果期4-10月。
除了化州产橘红外,我国的一些地区也产橘红,在全国各地所产的橘红,以化州橘红为主,药效也以广东化州产的为佳,医药著作所记载的橘红就是指化州橘红。1
形态特征正毛化州橘红树:常绿灌木,主干短粗,一般高0.5-1 米,树冠高4米,枝条较短而粗壮,无刺或稍带钝刺,嫩枝梗稍扁,披绒毛;单身复叶互生,叶片较厚、椭圆形,长约10-18 厘米,宽6-7厘米,叶翼呈倒心形,嫩叶和老叶叶缘均披绒毛,嫩叶绒毛较多,叶脉明显,侧脉呈羽状,全缘叶,有透明腺点。叶腋处生总状花序或花束,花尊呈杯状,尊片呈4浅裂,花瓣4片,短圆形,白色,雄蕊20-25枚。果实球形,多心室,幼果密披绒毛。成熟果直径10-25厘米,皮厚、囊汁酸苦,不作食用果。花期3月,挂果期4-10月。花果芳香,果实 经晒干后香味甚浓。
副毛化州擂橘红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干明显,高3-5 米,树冠高5-10米,分枝较多,枝梗短细,主干和枝条有稀刺,嫩枝条和嫩叶的叶缘有稀绒毛。叶、花、果形状与正毛化州橘红差异不大,但果实的绒毛明显地比正毛化州楠红少,香气亦稍淡。
分布范围除了化州产橘红外,我国的一些地区也产橘红,其中樟红系产于浙江黄岩地区的橘红;建红其形呈长条薄片,色紫红,主产于福建闽侯;温柑红主产于浙江温州,其片薄圆而小;沥红产于衢州,色橙黄带青,久贮过夏则变灰黑,较次。
在全国各地所产的橘红,以化州橘红为主,药效也以广东化州产的为佳,医药著作所记载的橘红就是指化州橘红。
主要价值历代名医版本均有记载:“辛、苦、温、归肺脾经,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吐痞闷。在临床实践中对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长期胃痛、气痛、咽、喉炎等有独特的疗效。2
栽培技术1 土壤管理果园可适当保留柱花草、霍香蓟等浅根性杂草, 适时割草用于覆盖或填埋改土。每年采果后或末次梢老熟后进行全园除草、中耕松土、客土或培土。3
2 施肥生产上鼓励多施有机肥料, 合理施用无机肥料。施肥数量与次数根据产果量和植株生产情况而定, 一般产量50 kg果树需施纯氮1.2~3.5 kg, 五氧化二磷0.6~1.5 kg, 氧化钾1.5~2.8 kg。全年施肥主要分3个时期: (1) 花前肥。在大寒至立春前一次施下, 氮、钾各占全年量的20%, 磷占全年量的30%。 (2) 壮果肥。谢花后分1~2次施下, 氮占全年量的30%, 钾占全年量的45%, 磷占全年量的40%。 (3) 促梢肥。采果后施下, 氮占全年量的50%, 钾占全年量的35%, 磷占全年量的30%。根据化橘红生长的特点以及缺素症状, 适量喷施叶面肥, 补充微量元素。施用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佳, 施用部位以叶背为主。常用的叶面肥有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硫酸镁、硼酸、硼砂等无机叶面肥以及核苷酸、氨基酸、腐植酸等有机叶面肥, 使用浓度在0.1%~0.2%。果期喷施富硒肥, 15 d喷施一次, 连续喷施3次, 以增强化橘红药效。
3 修剪化橘红初结果树, 主要是剪除病虫枝、枯枝、交叉枝和重叠枝, 短截徒长枝及过旺枝。成年结果树, 主要是采果后修剪和抽梢期修剪, 合理剪除过密枝、荫枝、弱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及枯枝等。对位置较好且有一定空间的侧枝可适当短截进行树条更新。枝条更新一般在夏季进行, 对树冠中上部径粗0.8~1.5 cm的树条进行回缩短截, 培育新梢。对衰老大枝可适当回缩。内膛枝是青壮年化橘红结果树的优良结果母枝或结果母枝的基枝, 切勿把它剪除。
4 控梢促花化橘红的花芽分化物候期是每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包括花芽发育 (生理分化) 和花器发育 (形态分化) 两个阶段。控梢促花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 促使树体在花芽分化期 (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不再抽生冬梢。如果冬暖多湿萌发冬梢, 可选用松土晒根或断根、环扎、环割、螺旋环剥、人工摘除、拉扭枝及喷施药物等方法进行控制。控梢措施不能多管齐下, 否则易过分削弱树势。要依据橘园的肥水管理水平、树势及品种不同来选用其中一种控梢促花的方法。如控梢出现黄叶、落叶, 应迅速喷施有机营养液和适量淋水。
1 晒根或断根。
一般在秋梢转绿老熟后的11月开始。方法是在树冠滴水线下位置挖1条长1~1.5 m, 深25~35 cm (水田橘园根系较浅, 适当浅挖) 、宽35~45 cm的环形沟, 让其暴晒一段时间, 待叶色由浓绿变成墨绿时才可覆土, 以利于树体花芽分化。
2 环扎。
在主干或主枝圆滑的部位, 用13~16号铁线绑扎一圈, 并用铁钳拧紧, 其松紧度以铁线下的树皮有水渍出现或铁线被嵌入树皮1/3为宜。环扎后向环扎口喷药消毒。要经常检查树体, 在环扎后20~30 d, 当叶片出现褪绿现象时即为有效, 应把铁线解除。
3 环割。
可用专用环割刀或电工刀在主干或一级分枝皮层光滑处闭口环割一圈。以切断韧皮部, 不伤木质部为宜。环割后向环割口喷药消毒。
4 螺旋环剥。
对树势壮旺的幼龄结果树或中龄结果树, 在末次秋梢老熟后的11月上中旬用2号环剥刀 (刀口宽0.2 cm) 或3号环剥刀 (刀口宽0.3 cm) 在主干或直径8 cm以上的分枝上螺旋环剥1~1.5圈, 深达木质部。要注意不能损伤木质部和不留下皮层, 掌握螺距和树干的直径大致上相等。此操作要视树势、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管理水平进行才能取得较佳效果。为防流胶病, 应交替使用消毒螺剥刀, 螺剥后向螺剥口喷药消毒。
5 人工摘冬梢及喷施药物。
对于11月中旬后抽出的冬梢, 要进行药物喷施嫩梢杀梢处理, 或用人工方法摘除全部的冬梢。
5 花果管理1 疏花。
化橘红花期一般在2—3月, 存在花量大, 坐果率低的问题, 因此要进行疏花工作。树势壮旺多留, 树势较弱少留。
2 人工授粉。
尽量选择晴朗天气, 选择50%以上花朵处于开放状态的时间, 筛选经过疏花摘掉的开放花朵, 用10%的蔗糖水充分洗涤, 洗出花粉。每200 g鲜花用25 kg水, 用过滤后花粉液喷施化橘红开放的花束。
3.辅助授粉。
在开花期间, 果园多放蜜蜂辅助授粉, 并严禁喷施农药, 以保护果园辅助授粉的蜜蜂等媒体。雨天摇树防积水沤花, 旱天喷清水防高温烧花。坐果期是化橘红一年中对水最敏感的时期, 如遇干旱天气橘园需淋水保持土壤湿润;积水时及时排水。
4 保果壮果
在雌花大部分谢完后开始保果壮果。以淋施粪水和喷施叶面肥为主, 结合喷施化学药物等方法辅助。化学药物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国家批准生产的复合型保果药剂。
6 采收从经济价值和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两方面综合考虑, 在5月初至6月中旬, 当果实达到200~250 g即可进行采收。1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农药防治为辅。不能用国家禁用的化学农药, 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以确保化橘红产品的安全性。农药要交替使用。
1 病害1 黄龙病。
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橘病害, 系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病源属于韧皮部杆菌,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带病苗木及接穗进行远距离调运传播, 柑桔木虱是近距离传病的媒介昆虫。
防治方法: (1) 严格检疫。禁止未经检疫的化橘红苗木和接穗进入新区与无病区。 (2) 建立无病苗圃, 培育无病化橘红壮苗。 (3) 病区及时防治柑桔木虱。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1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90%敌百虫晶体600倍液。 (4) 坚决挖除病株。一经发现病株立即挖除, 集中烧毁。挖除病株前1~2 d喷药杀灭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上的柑桔木虱。 (5)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 加强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
2 其他病害。
化橘红的病害除黄龙病外, 还有炭疽病、溃疡病、煤烟病和流胶病等。药剂选用25%咪鲜胺乳油剂1500倍液, 或1.5%噻霉酮1000倍液, 或86.2%氧化亚铜水分散剂1500倍液。
2 虫害1 螨虫。
螨虫主要有红蜘蛛、黄蜘蛛和锈壁虱。药剂可选用5%氟虫脲乳油1500倍液, 或73%炔螨特乳油1500倍液, 或20%阿维螺螨酯4000倍液。
2 其他虫害。
化橘红的其他虫害主要有潜叶蛾、蚧壳虫、凤蝶和花蕾蛆等。药剂可选用20%灭扫利乳油1500~3000倍液, 或2.5%功夫2000~3000倍液, 或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