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亚演替顶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概念

亚演替顶极是指在植被演替过程中快要接近演替顶极的一个演替系列阶段,它是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中的一个概念。亚演替顶极可以是多元演替顶极术语中的土壤或地形演替顶极。3

特点单元顶极理论认为由于生境条件差,植被的发展不能达到气候顶极阶段,而只能停留在紧接顶极阶段以前的阶段上,此阶段也有较长期的稳定性,故称之为亚演替顶极。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亚演替顶极能演变为演替顶极。4

由于任何一种原因(如火灾、采伐、过度放牧等)反复作用的结果,使演替长期地停留在紧接顶极阶段前的一个阶段,叫做亚演替顶极阶段。例如,在美国东部阔叶林是演替顶极,但在其沿海平原,由于经常发生火灾,松树耐火烧,形成无限期稳定的松林,于是松林成了阔叶林演替顶极的亚演替顶极。5

亚演替顶极的概念不能机械性地理解,且顶级群落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事实上,顶级群落中的群落也在不断变化中,外界环境也总是有波动性。6

研究与运用①为了解决喀斯特植被演替的基本模式及喀斯特植被的顶极群落等有关问题,相关的研究学者指出亚热带喀斯特植被演替顶极是一种典型的地形一土壤演替顶极,顶极群落的属性取决于喀斯特生境中的地形及土壤条件,如坡度,坡位、坡向、土层厚度和土壤湿润程度等等,其中限制因子是水分条件,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其演替顶极表现出一定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顶极群落。7

②为了阐明分子变异与演替阶段或生态过渡带的联系,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图克境内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臭柏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用17个随机引物扩增出190条清晰谱带,其中173条为多态性谱带,并利用POPGENE3.2Version1.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在64.21%~74.63%,以演替早期的半固定沙地油蒿+臭柏种群最高(74.63%),演替亚顶极时期的固定沙地臭柏种群最低(64·21%);臭柏种群间分化较小,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1761,82.3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聚类分析显示,演替阶段相近的种群聚集到一起,反映了臭柏种群的遗传分化和演替阶段密切相关。利用Nei指数统计RAPD数据,各种群基因多样度在0·2163~0·2564之间,也证实了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8